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道两系均以《周易》为经典。《周易》以自身的特质和内蕴包含儒道发展的种子,含有容纳儒道的基因。《周易》古经是儒道同源的思想文本,《周易》传文使儒道会通真正实现,《周易》成为儒道共同的言说框架和思想场域,《周易》中奇偶符号、阴阳之道、天人合一等都为儒道会通提供了方法、载体、根据和视域,实现了儒道的兼收并蓄和圆融会通。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在 2 1世纪征途上胜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和精神支柱 ,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这有助于我们加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更好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相似文献   
3.
杨简是心学派解易的代表人物,但其解易并非“象数事物,皆在所略”,杨简时时以象释经,以爻位解经。本文试图透过杨简用阴阳解说“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至于八月有凶”等文,说明其用阴阳释易的方法及渗透和体现其中的心学主导特质。  相似文献   
4.
孟子维护、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传统,提出以人性论为核心的修养观。孟子的人性本善论,显示出了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为整个孟子的修养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修养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可以放弃生命,可以选择死亡,从而实现精神生命对内体生命的超越,可以摆脱现实功利的束缚,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喾高昂格的“大丈夫”。迭此目的的主要修养方式是“求放心”和善养“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5.
早在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里在论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时,号召做领导工作的人,迈开双脚,到自己的工作范围的各地方各部门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因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所以,要反对本本主义,勤于向群众学习,善于向群众学习。向哪些群众学习、怎样学习?他在1941年3、4月间写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现身说法:“这些  相似文献   
6.
《周易·彖传》作者的基本解《易》思路是由象数出发,以象数为根基,以义理为标的,以象数义理合一的方式来解读《周易》古经。《彖传》作者对《周易》古经的创造性解读,正是在由象数角度切入解读《周易》古经并在具体的解读过程中发明和使用了一系列象数义例规则。同时,《彖传》作者认为,解经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出象数背后的义理,在解读每一卦时,《彖传》作者都遵循着由象数到义理的路子,将视野由天地宇宙最终落实到社会人生,在“本天道立人道,法天道开人文”的学术理念下,借助象数体系阐发出一系列人文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明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在人类进入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之后,却意外地出现了诸多反文明的结果,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后面潜藏的是深刻的文化危机。生态文明的构建需要重新吸取包括中国《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的智慧。"生生之谓易"是《周易》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精神,集中体现了《周易》的生态智慧,彰显了《周易》的生态文明,充分透显了宇宙万物创生相生、和谐相依的律法,对于构建以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特色的生态文明,以支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中国的文化传统出发,提出了"和"的理论架构、社会理想和境界追求.墨子所说之"和",既有"声不和调"、"五味之调、芬香之和"等在生活日用、自然事物意义上使用的;又有"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师不众,卒不和"、"万民和"等在社会人伦意义上使用的;也有"阴阳之和"、"天地和"等在宇宙天地意义上使用的;还有"天下和"、"一天下之和"等在国家社会理想意义上使用的.  相似文献   
9.
“性即理”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命题,也是其哲学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程朱通过对“性即理”的深刻论述,说明了至高天理降而为人纯善之性,从宇宙论的“所以然”之理,过渡到人性论的“所当然”之理,用自然法则说明道德法则,从宇宙本体说明人的存在,把人提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确立了人的本质,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者,作为一个卓越的革命演讲家,李大钊认为,要想彻底摆脱被列强瓜分的危机,要想救民于倒悬,要想使中国在危难中复苏、更生,出现一个新的中华民族,必须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开启民智,让国民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不懈努力,英勇斗争。“今世国家之基础,必筑造于国民精神知能之上,始能巩固不磨”。演讲就是达此目的的一大锐利武器。演讲是生动的思想传播器,是有力的文化播种机。李大钊对演讲有独到的见识和精辟的看法,并曾专门著文《政坛演说会之必要》、《讲演会之必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