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主要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又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等特征。作为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隐性课程究竟蕴含着怎样的价值取向,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如何开发隐性课程呢?  相似文献   
2.
反思型教师是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师。他们既具有充盈的实践性智慧,又是具有批判和合作精神的反思型教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诉求的新型教师形象。反思型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研究教学经历,丰富实践知识;观察学生言行,省视教学实践;寻求同伴对话,碰撞智慧火花;展开理论对话,关照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由学生在教师组织讨论、指导下撰写的佳作 ,建议大家一读 ,好在哪里 ,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课程自著名的岩石学家、教育家池际尚院士开创至今的59年光辉历程,包括“岩石学”课程开创和奠基(1950~1966),“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及其后的复苏(1966~1980)、“岩石学”课程全面发展(1981~1996)和面向21世纪“岩石学”课程的新变革、新发展(1997~)等四个阶段。重点叙述了第四阶段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继续继承和发扬重教学、重实践、重改革的优良传统,进一步精心打造“岩石学”精品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