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洞悉教师轮岗背后的行动逻辑对开展教师轮岗具有指导作用。在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轮岗的目的性、价值性、情感性、传统性四类行动影响因素,利用浙江省11市9 627位教师抽样的微观数据探究教师轮岗背后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教师产生轮岗意愿遵循“因利乘便”的行动逻辑:教师轮岗时对于目的性、价值性等理性因素的敏感程度比情感性、传统性等非理性因素要强的多;单身男性教师的轮岗意愿是教师群体中最强的;不同教龄职称段的教师轮岗意愿分化严重;教师轮岗意愿存在单向集中的特征,不再是以往单纯向城化的交流趋势。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轮岗应健全激励保障体系,强化教师轮岗意愿;强化思想教育宣传,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优化教师轮岗机制,执行柔性均衡措施;推进学校内化发展,减缓校际条件差异。  相似文献   
2.
“特岗计划”自2006年颁布以来已实施十五年。在发展过程中,“特岗计划”先后经历了政策规范发展、政策规模化推广、政策优化转型三个阶段,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解决了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然而面对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发展趋势由数量优先转变为质量优先,“特岗计划”政策的修订却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调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现实矛盾。改进和完善“特岗计划”政策需要梳理十五年来我国在特岗教师队伍的形成发展方面所提出的相关政策,总结“特岗计划”的成效与问题,从严招聘、强化培训、扩大宣传,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