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体育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一:爆竹声声,感受春节快乐师:同学们,今天的教室跟往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生:我有一种过春节的感觉。师: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认识到导入新课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因而都精心设计了精彩的开场白。但是却往往忽视了课尾教学。其实,成功的课尾教学能引起瞻前顾后之功效。所谓瞻前是指能加深理解与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统揽知识要领,逐步扩展和完善他们的认知结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  相似文献   
4.
朱月萍 《教师》2013,(8):39-3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起儿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充分展现数学课堂的艺术魅力,加深学生理解新知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精彩、精练、准确,自然就增加了课堂的魅力,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在不经意间融入课堂;而教师语言苍白平淡,缺乏精彩和灵动,讲完上句想不起下句,学生自然昏昏欲睡、度“课”如年.由此可见,要打造精彩课堂,教师就得好好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6.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是选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98-100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师生谈话:三年级同 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休息的时 候,小明和小红拿出带来的食品准备 分着吃呢!他们商量着准备平均分食 品,平均分是什么意思?那每人各分得 多少呢?怎样用数来表示呢?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秋游场景中 分吃食品引出数学问题,弄清平均分 的含义,提出如何用数来表示分得的 食品的数量,为下面的分数学习埋下 伏笔。这样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 感受分数来源于生活,经历分数产生 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8.
区别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科,小学数学作业的答案具有相对唯一性和重复记忆性,在对概念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反复逻辑推理,是以作业实现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判断,在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部分学校存在作业负担重、内容机械枯燥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作业对小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不能够满足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在“双减”政策要求下,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及时长,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找回快乐学习状态,使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学生形成高效学习策略。要想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科学化、合理化,一方面要总量控制,多维度作业减负。教师把控,减少作业总量;家校联合,改善家庭教育;立足校内,落实零起点教学。另一方面要分量实施,提升数学作业质量。合理设计作业结构,让数学作业更有梯度;注重引导探究思维,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注重生活实践,实现知识从显性到隐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课文文本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因此,在  相似文献   
10.
自1988年江苏省文科英语考试采用MET试题以来,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理解题的解题能力越来越为广大英语教师所重视。阅读理解题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数理化知识,应有尽有,对学生来讲,看懂文章尚有一定难度,理解其内涵就更难了。若要理解文章的确切含义,教师必须促使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知识,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教育大纲及历年的考试说明,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掌握知识的多寡,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知识愈丰富,阅读题失分的可能性就愈少。中学课本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