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长青 《辽宁教育》2002,(12):38-39
感知材料,即外部思维材料。它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形成思维结果的第一要素。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诸多感知材料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突出问题。如:呈现的形式是静态的,呈现的数量是有限的,呈现的内容是平淡的等。诚然,新一轮课程教材的编写一定会有所改观和突破,但感知材料的给出也绝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只能把教材中所提供的感知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把握编者理念、意图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使感知材料从原来供教师解释和分析的“教材”转变为供学生…  相似文献   
2.
反思情境是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因实际需要渗透于任何有效课堂之中。作为教师,只有深刻领悟反思情境创设的时机、方法与价值,才能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才能更稳健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入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 ,创设适当的操作情境 ,以动启思 ,以动促思 ,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 ,由无意到有意 ,让他们新课伊始就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 ,积极参与 ,主动入境 ,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萌发创新欲望 ,激发探知热情 ,为新知教学做好必要准备。例如 ,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导入中 ,教师精心组织了两次“摆小棒”活动。 (1)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 ,再现三种不同的角 ,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2)再…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方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感性认识阶段。这里称方程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仅仅是一种狭义的、描述性的说法。二是理性认识。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到了高年级就揭示了方程的确切意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由“未知数x”到“未知数”,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变化过程。随之教材中方程的外延便扩大了,方程中的未知数不单指x,还可以是其他的一些字母,如:a、b、t……等等。但是,在现行教材里方程中的未知数仍然仅为x。学生始终接触这种单一的未知数,易形成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徐州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收获颇丰。其中,浙江省杭州市著名小学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异常精彩,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大师的风范。特别是他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犹如一场春雨,浸润着大家的心灵,悄无声息地引领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别开生面的思维之旅,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54页例题、"练一练",第57页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积累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  相似文献   
7.
朱长青 《辽宁教育》2003,(7):121-121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方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感性认识阶段.这里称方程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仅仅是一种狭义的、描述性的说法.二是理性认识.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到了高年级就揭示了方程的确切意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由"未知数x"到"未知数",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变化过程.随之教材中方程的外延便扩大了,方程中的未知数不单指x,还可以是其他的一些字母,如:a、b、t……等等.但是,在现行教材里方程中的未知数仍然仅为x.学生始终接触这种单一的未知数,易形成思维定势,会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产生偏差,即:缩小方程的外延,形成"含有x的等式叫做方程"的片面认识.这必将直接影响到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因此,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有必要对教材中的方程进行适当地拓展,以还方程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创设教学情境就成了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遗憾的是,目前许多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思维视角往往集中在新课的引入环节,而对于其他环节,特别是新  相似文献   
9.
10.
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一直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中外教育专家合作编写的《仁爱版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两性出现的频次,男女公众人物的不同数量,性别角色,和带有性别色彩的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教材中仍然存在性别不平等与性别刻板现象,并对政府部门、编写者和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