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作为新世纪以来重要的长篇小说,与中国传统戏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显示了与地方戏曲的密切关联和深厚渊源。《檀香刑》是借鉴民间戏曲猫腔写小说的典范之作,《秦腔》的叙事也处处渗透着秦腔戏曲的影响。戏曲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其影响下的小说深层结构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作者之所以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戏曲元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命中具有深厚的戏曲情结,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戏曲作为重塑精神故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自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就在于小说把对历史的宏观理解与对人物个人命运的把握结合起来,写出了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这一个"。小说在塑造李自成形象时,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李自成的个人命运和起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深层原因。在刻画李自成形象时,小说既真实再现了历史生活,又能跳出历史,大胆地虚构。同时,小说中具有独特个性的其他人物也构成了李自成形象的重要对照或补充。  相似文献   
3.
文学地理学应该以文学为本位,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而非地理学。文学地理学不但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还会为文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其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意义十分有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是成为与文学史并列的二级学科,而不是中国文学史的次生学科或附属学科,更不是中国文学史的附庸。文学地理学既是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系列文学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的总和,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应该并重。  相似文献   
4.
余华《第七天》借用大量社会新闻,并对这些新闻进行重构和改编.小说在对有些新闻的借用中,作者赋予了新闻原型中平面化符号化的人物以鲜活的生命.但从总体上来看,余华未能处理好新闻和文学之间的转化,存在简单搬用、生硬搬用、细节不真实等问题.近年来,余华开始尝试在创作中借用社会新闻来表达他对现实的关注,但其实很难单纯通过新闻媒体全面而又深刻地了解和把握现实,此外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借用社会新闻时,需要清楚地知道文学与新闻之间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5.
邓一群和于连都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并为此随了其中的悲壮与孤独。男权社会,等级社会异化了他们。他们的悲剧是抗争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诗刊》自创刊起,就发表了以毛泽东诗词为代表的大量旧体诗词作品,在当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事件使旧体诗词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不证自明,并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鼓励了包括新文学家在内的广大诗人尝试、转向旧体诗词写作。在诗歌观念上,改变了人们新旧诗对立的思维模式。还使得报刊杂志成为当代旧体诗词重要的传播媒介,旧体诗词获得更多公开发表的机会。《诗刊》发表旧体诗词,使得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实现了互利双赢,提升了旧体诗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西崽”形象形成一个系列,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价值。“西崽”的文化性格以洋气、土气、霸气和奴气为主要特征。其产生既受中国农商传统的制约,又有主奴根性的影响,还与西方个性主义和享乐主义有着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畸型儿。“西崽”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传统文化反叛的先锋性上。  相似文献   
8.
《出关》的人物和情节设置可以视作鲁迅对道家文化态度的隐喻。鲁迅把道家文化置于中国儒道互补文化的大背景中 ,认为它的精神品格是“无特操”。鲁迅对道家文化的批判 ,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先锋意义。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在小说中将苏北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全景式地呈现给读者。江苏特殊的地域划分、苏南苏北存在的事实上的差距,促使毕飞宇在描绘苏北平原时,着力凸显苏北景观的特殊性。毕飞宇小说中对苏北自然、人文历史的描绘,使读者了解到:江苏文学并不等同于苏南文学。苏北文学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苏文学感伤颓废的文风,并为文学地理学以及边缘地区的文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从文体的角度看,游记以散文为主体,具体还可以包括日记、书信、笔记等体式.游记体式的选取,受制于作家“游”和“记”的具体情形.现代出版的游记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类插图,这些插图极大地增强了游记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游记在发展过程中,对小说等文学样式多有借鉴,出现了某种程度与小说互相渗透的情况,这一点在小说家的游记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游记,不仅可以充当作家本人的备忘录或素材库,而且还可能启发其他作家,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某些灵感和素材.游记所体现出的人类与大地的情感以及在大地上行走的自由精神,正是这种文体历久弥新、读者不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