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不断出现,这是传播发展历程中一次新的传播技术革新。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进程中,纸媒在中国仍然是新闻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人民群众获得新闻资讯的重要来源之一。尽管新兴媒体以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大众的大力追捧和使用,纸媒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大多数的传统纸媒却能从容应对,不断创新,以“内容”优势赢得广大受众的青睐,如今,传统媒体在新旧媒体融合中大展身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市7节初中物理抽样录像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的分析,发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较差,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占有率明显高于学生行为占有率,学生还处于被动倾听的学习状态,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教师难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建议教师采取多种措施了解、分析学情,提高教学针对性;加强学法指导,改进教学反馈;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肩负着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理论创新的使命,为推动中国学术发展创新、促进学术水平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文献出版社以专业学术出版的坚持与执着,着力构建国内高端先进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弘扬我国文化事业,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人文科学知识。这是一位兢兢业业,致力于文化出版研究的工作者,在出版行业工作30余年,策划编辑4000多种图书选题,责编书稿约5000万字,撰写论著数十篇(部)100多万字。他无怨无悔地将青春与才智奉献给中国出版业,岁月沉淀的智慧和饱满的工作热忱使他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被誉为“中国皮书出版第一人”。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近谢寿光社长,聆听他的学术出版工作情怀以及他与中国出版业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6.
《中国周刊》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的综合性新闻杂志,旨在报道中国、引领舆论、重塑价值。以推崇独家的报道、独到的视野、独立的观点和独特的报道为办刊风格,强调原创性、权威性和可读性。"我们提出的是社会的记录者,触摸活的中国,记录行进中的中国",这是朱学东总编对刊物的总结。《中国周刊》以敏锐的传媒视角和独特文笔,以故事化解读的方式从个体角度,看时代命运,分享个人在中国社会中努力奋斗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一份期刊的社会价值及一位资深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感。前不久,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请他为读者讲述其独特的杂志经营之道和《中国周刊》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漫友》杂志专注于动漫创作,动漫图书与期刊运营和增值服务,以及数字动漫、手机游戏、衍生产品开发等业务领域。其经营模式稳健,品牌价值高,经过十余年的悉心打造,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动漫产业最具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龙头企业。漫友文化高瞻远瞩,脚踏实地,在动漫读物市场发行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是中国目前最具品牌价值的动漫杂志,在期刊市场表现活跃,正成长为中国原创动漫领域的知名品牌,在亿万青少年群体中拥有强大影响力,在发展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进了中国动漫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动漫艺术家、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出版人金城先生,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漫画艺术家的别样风采。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传播与文化研究所成立于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年建院之时,研究所重视理论探讨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国内外媒体和传媒研究人员建立广泛联系,与本学科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学术合作关系,研究所成员及相关学者的外语水平较高,视野开阔,有丰富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努力拓展与业界的合作,从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式方法,使传播与文化理论得到检验、应用、提高。担任北京大学传播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就是主持创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龚丈庠教授。近期,本刊有幸邀请龚教授做客《今传媒》,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资深传媒学者的不凡风范。  相似文献   
9.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5月,隶属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三十多年以来,依托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丰富的馆藏、多元的信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兼顾多种载体出版物的出版。2003年,主管主办单位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向全国招聘社长,这在当时还是一段佳话,赵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的。上任以来,他大胆改革,用新思路办好出版这一传统行业,在他的努力下,促使了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能在中国出版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近期,本刊特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赵炬做客《今传媒》,就出版等传媒领域内相关问题与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大潮汹涌,传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播学原理》作为大学教材,广受欢迎,该书主编是一位睿智的传媒思想人物,他注重传播理论和实证研究,关注社会问题,创立中国传播学会,推动了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在信息交流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他指出多媒介融合趋势增强,单媒体逐渐向多媒体转型,符号的组合化、整合化、综合化被大众所青睐,可视化信息受到热捧。他寄予新闻学子厚望,希望他们能守望社会、卫护良知,拥有视野和胸怀,做荣耀的媒体人。这位知名学者及教育者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