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起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大学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指职前职业道德教育,即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表现在将来的从业…  相似文献   
2.
3.
李国涛 《东方文化》2001,(1):121-122
现在的大饭店和俱乐部、游乐休闲城,常有以“名流”命名的。倒也不是说非名流不予接待,更不是一经进入就成为名流,而是因为这名称好听。细想一下,“名流”这名称也是古已有之,甚至可以说,争当名流是中国化人的传统。翻看一下《世说新语》,那里就有了“名流”和“名士风流”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1、概述工业设计专业在全国许多院校的设立,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于新型专业的重视和培植;另一方面说明了国人首先体现在教育界对社会发展和市场形势采取的前瞻性战略。众多的学校开办数量及学生的招生规模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主要来自于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的反馈,2002年在沪举行的“中国工业设计周”的数据令人感到困惑:我国高等院校相继设立的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真正从事工业设计的人很少,约有30%至40%的人流向包装和商标设计等行当,有40%至50%的人改行去搞装潢、广告,部分毕业生到网站进行网页设计,真正去做工业…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录用选择权和毕业生的择业自主权也不断扩大。因此,培养适应社会能力强的高素质毕业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作为培养知识型管理和技术人才的高校,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现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结合我校实际谈一下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我七十多岁的时候,有人向我约稿,让我写自己的一位老师,我很自然地就想到陆老师(在校的时候,按习惯都称"先生")。因为他是我在语文方面的启蒙老师。我进入作家协会从事编辑工作以前,先做过十几年中学语文教师。其实我高中尚未毕业,能承担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的小说里 ,《社戏》是很别致的一篇。鲁迅的小说最深刻地反映旧中国民生的痛苦和国民精神的麻木。他写的知识分子也都在孤独和郁闷中终了一生。鲁迅在小说里使用的笔调 ,是严峻、冷静而低沉、压抑的 ,几乎使读者喘不过气来。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共收25篇 ,都是如此。可以说只有《社戏》是另一个笔调。这里面写出了农民的淳厚朴实 ,农村儿童的天真友好。鲁迅自己说过 ,他在小说里很少写景 ,而这一篇里写景却是较多的。江南水乡的月夜 ,在此篇中有极精彩的描绘 ,读者不可不细细品味这种小说中写景的上品。社戏是绍兴地方的农…  相似文献   
8.
夏衍的《包身工》写抗战前夕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女工的悲惨处境。夏衍经过深入调查,写得惊心动魄。他能站在较高的角度,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局势,加以分析议论,使读者感受到的,不只是一部分中国人的受苦,而且使人感受到整个中国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夏衍的《包身工》是中国早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说代表作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它的影响大,体现出的报告文学的特点也充分。它是同新文学里的‘“报告文学”这个概念同时产生的。那是在30年代初期。不过,如果把霍秋白写于1923年、出版于1924年的徽乡纪程》(关于苏联十月革命后几年的纪…  相似文献   
9.
谈小说阅读     
小说谁都会读,说不上什么方法.有的同学会问:那为什么有人读了一篇小说或一部小说,就能发表好多的意见,提出好多引人注意的问题呢?我说,那是评论家、研究者的业务,那有一套专业,咱们普通读者不能人人做到,也不必人人都去那样做.那么说来,读小说时,专家是一个读法,普通读者又是一个读法了?可以说是,但又不完全是.据许多评论家的说法,要写出一篇小说评论至少要读三遍。也有读得更多的,咱们这里不谈.单说第一遍.每个人在初读一篇小说时都是以同样的态度来读的,不管专家也好,普通读者也好,都是作为  相似文献   
10.
写心的精典     
《为了忘却的记念》真是不知读过多少遍了。每一读起,它那被压抑的愤怒与悲痛,总是这么强烈地感染着我,我很难找到有比它更强烈感染力的作品了。而它中间的叙事,又是那么从容,真正是举重若轻,闲闲道来。每件事都是那么琐细而亲切,甚至是风趣和轻松的,例如说到柔石同女友一起走路,总要相距三四尺远,令人易有误会,而陪鲁迅走路却又紧紧相扶,以至“苍皇失措的愁一路”。这些叙事里又常加入深深的感叹,例如德文书落入“三道头”手中,柔石狱中捎信。   鲁迅要纪念同时牺牲的五作家,但是他熟悉的只有殷夫和柔石,那么就只写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