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报在体制和内部建设方面都不能与社会上的大报相比,它在诸多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机构、规模小,人员少是其显著特性。但它与社会上的报纸在工作程序上却是相同的,在质量和水平方面可以说是毫不逊色的,只是报道范围相对小一点,有自己固定的读者对象。目前,许多高校的校报在内部建设方面尚不完善,有的编辑部只有一个人,设备根本谈不上,有的甚至位宣传部的同志兼办。校报编辑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没有一定的新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很难胜任这一张四开小报的正常工作,也很难把这张报纸办出水平。要使校报走向正规化的…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是古典兵学的一部杰出代表作品,被人们尊为"谈兵之祖",孙子在谈军事战略与战术的时候,无不渗透着儒家的那种人文关怀的仁爱思想与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生活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乱的时代,士大夫们为了在乱世中求得一片安宁之地,崇尚玄学以麻痹自己。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的思想受到了儒家和道家的共同影响,加之自己对于古代社会的向往,综合起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桃花源理想对后世文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对于桃花源理想形成的原因已经有诸多研究,其中哲学基础和现实根源主要影响着桃花源理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礼学思想是儒家的核心,它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礼”是孔子各方面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孔子一生都在为实现“礼”制的理想社会而奔波,孔子礼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易>学发展史上,王弼的<周易注>及其<周易略例>对后世的义理易学影响是深远的.在其论著的流传过程中,因其影响巨大而版本亦为繁多,本文仅以史志目录等文献梳理提要,明晰王弼<周易注>版本之流播脉络,以清学术之源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非常迅速,这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社会因素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构建还存在众多问题,这对于保障农村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极为不利。有鉴于此,笔者从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于如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小成 《兰台世界》2009,(11):54-55
在《易》学发展史上,王弼的《周易注》及其《周易略例》对后世的义理易学影响是深远的。在其论著的流传过程中,因其影响巨大而版本亦为繁多,本文仅以史志目录等文献梳理提要,明晰王弼《周易注》版本之流播脉络,以清学术之源流。  相似文献   
8.
以往人们习惯于从文学的视角观照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其实杜诗的内容极为丰富。从天文学的角度出发来考察杜诗中包含的天文知识(主要从七政、北辰、银河、杂星以及瑞妖之气等方面),杜甫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天文星象得心应手的运用和其深厚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儒家最重礼学,用之以"齐家"、"治国","礼"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相沿,而孔子的礼学思想是儒家礼学的核心,它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礼"是孔子各方面思想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难怪有人认为"孔学主要是礼学"了.作者认为孔子一生都在为实现"礼"制的理想社会而奔波,本文主要从孔子礼学思想产生的渊源、孔子礼学对周礼的发展、孔子实现"礼"的途径三方面来论证孔子礼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阴阳之道对古代文学风格主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一部形象说理的特殊的哲学著作。其基本符号“--”、“-”,《易传》赋予阴阳说,从而使这部著作成为表述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哲学范畴。将阴阳之道引申到文学领域,我们会发现《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风格主流的深刻影响。阳刚之气与“风骨”,阴柔之美与“平淡”的艺术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系列的规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周易》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学思想。创作风格是其一,同时涉及到形象思维等等方面。《周易》与我国古代文论的内在联系,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