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一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方式,对受教育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的分析,揭示出新时期在高职院校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具体路径,探索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角度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方法,介绍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点,总结了如何使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几点经验,更好的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据说,蒙台梭利曾经嘲讽过这样一种教育——一个成年人对着关在盒子里的蝴蝶告诉孩子:“它们是活的,会飞。”故事的可笑之处不只在成人不肯把盒子打开,让孩子看到活生生的蝴蝶,而把孩子封闭在由语词构筑的大盒子里,让他们来相信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更可悲的是,成人(包括传统的教育)渐渐地也将天真活泼的学生的整个身心变成了“大匣子里的一个无生命的标本”。(参见陈建翔《简论人的全面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大学文化的导向功能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核心集中体现为大学精神。大学的精神文化实际上是一所大学的内隐文化,表现在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情感气质之中,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于外。大学精神文化构成了大学生存与发展的观念层,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大学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就是指大学精神文化方面的作用。利用大学的精神文化,就是用鲜明的主题说话,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氛围中…  相似文献   
5.
东南沿海地区岩溶分布广泛,给各类地下工程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处理该类不良地质条件的关键在于岩溶的精准刻画和注浆处置。本文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CT法以及地震面波法对绍兴地铁1号线阳和路站到鉴湖镇站部分区域开展测试,分析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CT法在岩溶勘探上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精准刻画岩溶形态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开展注浆加固,结合钻孔取芯试样的力学试验和地震面波法验证岩溶的注浆加固效果。结果显示,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震CT法的反演结果均与钻孔勘探的结果吻合较好,两者结合可以较好地刻画岩溶形态;地震面波法有效地检测到注浆和未注浆的岩溶,且注浆后的岩土体抗压强度均超过设计值0.4 MPa的强度要求。综合多种岩溶探测手段在绍兴地铁1号线中的研究成果为岩溶区地铁隧道的建造和维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高等院校普遍施行了"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这一体制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途径,同时,这一体制也使得当前的人才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市场化的角度来探讨当前民办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从市场的特征入手,结合民办高职在就业工作的定位、管理体制、学校品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实验中,新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课堂文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开放的态势。文津中学教师借助"四导四学稿"来主导课堂,构建出以生为本的主体型教学模式,形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课堂学习情境,其必然要  相似文献   
8.
一、大学文化的导向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核心集中体现为大学精神。大学的精神文化实际上是一所大学的内隐文化,表现在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情感气质之中,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于外。大学精神文化构成了大学生存与发展的观念层,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大学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就是指大学精神文化方面的作用。利用大学的精神文化,就是用鲜明的主题说话,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氛围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大学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学习力是一种引导、保持、拓展学习的本领和力量,是获取和整合知识并把知识资源转化成知识资本的本领和力量。我们认为,课堂变革的核心要素是学习力,课堂评价的核心指标就是学生的学习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的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