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工程师培养的先行者——日本筑波大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21世纪的工程师不仅要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孕育着新的培养模式。60年代初期,日本筑波大学等校提出工程教育不能局限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工程基础知识的设想。一些学校通过设置工程学概论、技术论、技术史及包括哲学、伦理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和综合分析、创新能力,把工程技术教育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工程技术型转向社会性综合大工程型。  相似文献   
2.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国家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思想指导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高等学校,尤其是重点大学不仅是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的主力,也是开发科学技术成果的基地,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向企业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名气很大的绩优股:方正科技、清华同方、天大天财、东大阿派、同济科技等上市公司就是典型。此外数不胜数的大学科研成果、专利技术源源不断地输入经济建设部门,对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学评价"的组织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大学评价”即我国通常所说的“高等教育评估”。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教育评价开始传入日本。直到二次大战后,日本才真正建立了“大学评价”制度。近些年来,日本“大学评价”理念不断更新,方式方法也愈来愈多。其中亦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诱发了一种折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齐美尔说过,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度与密度,以致人们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与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网络社会显然符合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西北民族大学194名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有助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与传统社会对照的角度,在传统社会分层标准以及分层的基础上,揭示了新的社会条件下,网络社会分层的标准即网络资源量和网络素养,以此为标准对网络社会进行分层,并探讨了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分层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7.
教学质量观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如果仅从教育界内部来看,成效还是很显著的。但是,有些很重要的问题尚未触及,更不要说真正得到解决。本文议及的几个问题即在此列。兹提出来与海内专家共同研讨。(-)80年代以来,中外(特别是中美)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水平高于西方,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中西方相差无几;而研究生教育,则中不如西,美国的硕士、博士生培养质量比我们高,几乎已成定论。究竟怎样分析评价中美教育,这里存在一个"教学质量观"的问题。客观地说,中美教育,各有长短。上述对中外中小学乃至大学教学质量的比…  相似文献   
8.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西部开发是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地区视察时指出的,它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为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们在21世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诱发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齐美尔说过,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度与密度,以致人们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与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网络社会显然符合这一定义。目前,关于网络社会的现有研究主要是探讨它的虚拟性特征,以及“人在两种互动环境中“的活动方式的差异性,而对于网络社会这种“实存“的社会分层却少有人研究。本文拟与传统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