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对学校教育的激励因素与去激励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学习动机与激励因素和去激励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措施,并探讨了学校教育中运用激励因素和去激励因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祖超 《教育探索》2001,3(9):25-26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教育理论作指导,而教育理论是教育科研的产物   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1]列宁也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2]“不把理论看作首先是、最主要是行动的指南,那就大错就特错了。” [3]因…  相似文献   
3.
从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的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对美、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共性与差异,从中得出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很快,但发展中也出现了某些问题。今后教育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采取新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中存在着某些问题。榜样激励在励志教育中具有激励90后立志、明志、锐志和砺志等重要作用。遵从榜样激励与励志教育的一致性,构建出基于榜样激励的90后励志教育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目的、两个方面和一组循环。实施该模型应注意选择多元化的榜样、运用以人为本的激励方法和注重励志教育途径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引导大学生争做“四个新一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希望广大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作为我国青年中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更应认真  相似文献   
7.
孙金荣老师是一个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人.十几年来,他在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这就是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得活于课内,活用于课外”。他实践的这一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活,取得了可喜成绩:他任教的5届320余名学生,有120余人次在《中国教育报风少年世界》等报刊发表作文550余篇,120余人次在省市作文竞赛活动和报刊征文活动中获奖;《语文报讨语文学习》等IO余种报刊20余次开辟专版、专栏或专辑集中发表他的学生的作文80余篇;1989届学生蒋晓琴的作品集《蓝色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科研日益受到各级教育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9.
科技和教育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而科技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地位又愈来愈重要。因此,科技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4-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经费投入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公共财政学的视角来对其探析,提出若干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