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但是大学生就业供求矛盾依然普遍存在。大学生择业观的错位是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尝试从职业指导的角度对择业观错位的外在表现、择业观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进行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择业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羽新  李蕙羽 《广西教育》2022,(12):90-93+97
本文阐明激励的本质是满足需求,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的育人工作特征、需求特征以及激励工作面临的挑战,论述高职院校教师有效激励策略,认为使命愿景引领是有效激励的精神引擎、坚持公平原则是有效激励的基石、尊重与认可是有效激励的关键手段、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有效激励的有力支撑、物质激励是有效激励不可或缺的基础,要注意数量与质量、结果与过程、外在与内在、物质与精神激励的平衡,以满足教师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发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专学生“软实力”提升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提升高专生就业竞争力为宗旨,阐述了在专科学历层次不变的前提下,提升“软实力”的意义,并主要从学校的层面对如何提升高专生“软实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思考与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本化的高职高专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一要抓好就业服务对象的人本化定位;二要抓好就业服务队伍的人本化重组;三要抓好基于人本化的就业服务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为视角,重新审视已有观点并探明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应对此问题的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阳  李蕙羽 《教书育人》2007,(12):35-36
人际冲突是指人际关系双方之间的紧张和对抗,包括相互间的不理解、不信任、怀疑、敌意和对抗。在社会心理学中,将人与人之间的排斥、敌视和侵犯等称为人际冲突。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显性的冲突,表现为直接用行为来对抗、侵犯、伤害对方;二是隐性的冲突,仅表现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对抗或不相容。人际冲突是一种对立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友能为高校提供教育教学、信息、智力、物质、公共关系等多种资源,确立可持续性开发的战略,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创设顺畅的信息沟通平台,并将校友资源融入就业教育当中,推动实训基地建设,举办校友企业专场双选会,对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以广西某师范类高校的大学生为样本进行近3年的追踪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而正向影响创业行为;乐观作为个体非常重要的一种情绪特征,正向调节学习能力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同时正向调节了学习能力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于创业行为的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乐观水平越高,这种间接影响越强。本研究验证了学习能力、乐观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拓展了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关键前因变量,扩展了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和后果,为大学生创业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一、师生人际冲突的涵义、类型及原因1.人际冲突及师生人际冲突的涵义人际冲突是指人际关系双方之间的紧张和对抗,包括相互间的不理解、不信任、怀疑、敌意和对抗。在社会心理学中,将人与人之间的排斥、敌视和侵犯等称为人际冲突。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从目前高职高专的生源状况、入学教育现状入手,对高职高专入学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进行了审视.并尝试探讨以提升就业霓争力为终极目标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入学教育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