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数学学习可以看成是数学经验的累积、激活、改造和创生的过程。[1]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基本经验的形成与积累,课堂实践看上去十分热闹。我们思考:表面热闹的背后,学生是否获得了有效的经验?任务完成了,他们的思维是否获得了提升?“把数学做出来”系列课程强调通过专门化、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的水平和父亲投入教养的程度,本文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对377名4-6年级的学生及其父亲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均值呈现中等以上水平,父亲教养投入的三个维度的均值均在中等水平以上;父亲教养投入的互动性、可及性和责任性能正向预测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小学生社会创造性人格和培养小学生社会创造性能力,应提高父亲教养投入意识,加强父亲在家校协作中的作用等途径与策略,增强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1]。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的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价值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注重评价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落实转变为关注素养的达成与否。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教学实践研究及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而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素养及专业发展都应指向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长期目标或总目标是改进学生的学习,短期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