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对教育治理的有效建构。当代中国教育治理的建构,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进行的政府职能改革与社会领域建设。基于这两个方面,形成了“国家”和“社会”两种分析进路,前者认为教育治理主要依赖国家建构,并且要凸显国家主体地位;后者主张教育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它们都尝试建构了不同的概念框架及其行动路径,但对“教育”本身均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在新时代背景下,首要的是突出“教育”的立场,并把“教育”作为“治理”的共同利益、行动标准和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2.
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D校初中二年级F班班干部的产生和权力结构进行描述,发现能否当选班干部关键在于能否满足班主任的要求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业成绩。班干部权力体现在细碎的班级结构因子中:在班主任的约束下,班干部权力具有"半依附性"特征;在班干部内部,班干部权力呈现出"松散性"特征;相对于大队委员,班干部权力受到了他们的强势"挤压";而对于一般学生,班干部权力表现为一种受"抵制"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4.
杜明峰  范勇  史自词 《教育研究》2021,42(8):132-141
学校治理是教育治理在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它表达了多主体参与和协商共治,改变学校的等级化格局,以及消解学校中核心与边缘、形式与实质的区隔化模式的理论意图.基于这些主张,并结合学校治理的国家逻辑,可以确立影响学校治理改革的"国家权力介入"和"学校事务参与"两个变量.以这两个维度为标准,可以明确学校治理改革的"服务型"、"专业型"、"均衡型"和"松散型"四种进路,它们都意味着学校从"他律"向"自律"的治理转型.在中国语境下,推进学校治理改革不但有政治和教育上的迫切性,而且具备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也面临着制度和机制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讨论。在关注重心上,这些讨论经历了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转移,而在提问方式上则从"教育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实践)"转向"教育理论如何走向实践"、从"如何建构面向实践的教育理论"转向"教育实践者如何建构理论"。在梳理有关上述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认为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凸显"专业视野",走向"实践分析",关注"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是理解当代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主要就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逻辑前提、行动路径、内容与机制等一些基本问题进行阐释和分析.我们认为,在改革开放土壤中生长和发展壮大的社会组织,凭借自身独特的性质和功能,从一开始就深刻嵌入到教育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并在"国家主导"的框架下,循着"补充式参与"的路径,在参与国家宏观教育决策、地方教育创新和学校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治理的语境中,社会组织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本身就构成对教育治理的回应,其本质意义在于建构教育治理话语、型构教育治理格局和增益教育治理效能.从更深层次角度看,这种"回应"也拓展了教育治理的公民视角.为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实践,需要重塑对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认知,推进社会组织内涵建设,创新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依法推进社会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普通高中教育的特殊性,具体分析了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办学定位模糊、培养目标错位、政府导向偏差、办学模式单一以及校外资源渠道不畅等问题,探讨了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设计过程中的价值选择问题,并从学校发展方向的特色化与多样化、现代化的硬件与软件资源供给、教育过程中以育人为中心的教学-科研-管理变革、"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效能指标以及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多元联动的支持系统等方面,构建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9.
家校纠纷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个人教育利益的追求越来越主动明确,极端化的家校纠纷不断出现,家校纠纷已经出现了解决目标、过程和结果上的异化。其根源在于在学校安全的敏感化、学校秩序至上和教育公正感的缺失。治理家校纠纷,要把握导致家校纠纷的矛盾性质,践行学校的公共责任,建立学校治理的协商机制,增进家校沟通,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校园安全网络治理体系,降低家校纠纷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