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纵观元代杂剧的伟大艺术成就,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一个以“意境”审美为核心的理论系统,而元代特定的历史时代,又给以忧患深重的传统知识分子重大的灾难,这与从远古就产生的难以泯灭悲剧情结在这一时代发生碰撞,呼应和共鸣。所以元杂剧的审美趋向呈现出了对“意境”中“苦境”艺术美的追求,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清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戏曲作为其中的一朵奇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之相应戏曲理论也进入了成熟期,特别是李渔的《闲情偶寄》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成就,长期以来研究者也将视野投向了这部著作,而与之同时代的黄周星在戏曲理论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历来关注者颇少。本文从戏曲的大众性,戏曲情节的要求和戏曲的审美属性来探讨其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3.
研究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系统地认识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以及主客体的相互关系,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范式。本论文通过把明清之际的小说创作心态分为七大类加以研究作品和心态之间的联系,从作家的心态的形成原因、表现到最后形成自己的作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出了一些相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