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古典芭蕾女班教学的突出问题,结合典型的示例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原因所在以及解决的办法.通过外开和舞姿探讨了芭蕾舞的训练方法和艺术表现力;从发展技术技巧的角度和足尖技巧与基本功训练的关系方面,阐明了芭蕾舞教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以人体的下肢、骨盆、脊椎三部分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芭蕾舞身体基本形态的构成及其内涵。通过与人体自然体态的对比,阐明了芭蕾舞身体基本形态的构成与特点,提炼出了古典芭蕾教学的内涵与精髓,阐释了芭蕾舞身体的基本形态在训练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的形成有两大要素:美的潜能和美的潜因。具有审美潜能的主体与具备美的潜因的客体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引起心灵愉悦的主客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种状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体会客体(教材)的美,由对美的客体感知而形成知觉与表象,产生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有意识地渗透美育教育,既体现了素质教育,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又是让学生体会美、感悟美、创造美,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1994年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三道问答题,突出体现了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新趋势、新高度、新要求。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获真知。我们不妨先看三组试题。 第一组: 1.试述我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重要主张。(1988年) 2.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2分)说明其社会根源,(6分)并分析其积极意义。(6分)(1994年)  相似文献   
5.
通过燕山大学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定级,使档案整体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讨论了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定级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任杨为学同志在《高考能力要点释析及样题》一书的序言中,有一句极其重要的话:“注重考查能力,这是一项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这告诉我们,必须站在提高民族素质,迎接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高度来认识注重考查能力的重大意义。他强调指出:“考试必须考查掌握知识的状况,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注重考查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能力的现实,促使我们不仅要研究高考  相似文献   
7.
教研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并指导教育教学,探讨、总结和推广教改经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下面是我们在做历史教研工作中的几点探索。一、抓认识明确历史课的地位作为一门具体学科的教研员,首先必须明确他所负责的学科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否则,就做不好教研员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历史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原则和试题模式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命题指导思想在既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拨合格的新生,又要有利于中学教学的原则上,有了新的发展,明确提出要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两字之差反映了形势发展的要求,强化了高考的导向作用,表明高考命题不再是要适应、照顾中学教学的现状,而是要促进、引导中学教学的改革。第二个转变是命题原则从“依纲照本”向“依纲用本”的转变。“用本”就是要求对教材内容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具体到试题答案的要求上.就是不拘泥某一教材的文字表述,而要充分理解有关内容,善于归纳概括,善于提炼观点。第三个转变是命题模式从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向重在考查学科能力的转变。近几年选择题对知识深层次的考查,材料解析题型的出台和问答题难度的增大等,都显示  相似文献   
9.
历史高考对能力考查的逐步加强,促进了我们对能力培养问题的深入思考。怎样使中学历史教学能力的培养适应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想根据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实践,谈谈  相似文献   
10.
编写乡土教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教委强调指出:“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学生加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密切联系当地的实际,更好地为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加强乡土教材的建设。”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