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我国选择了由教育部进行引导调节的制度安排,以及借鉴欧陆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这一具体路径。但是德、法等欧陆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办学,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对其参考借鉴需基于我国自身的社会文化及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全面考虑,进行整体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进而正确引导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是在特殊背景下推进的。在此进程中 ,作为主要发动者的政府面临的困难复杂而艰巨 ,有必要采取积极举措应对目前困难 ,以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场域中的制度同形与组织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新制度主义分析视角,教育场域中的高校运行于高度制度化的组织环境,高校对制度理性的仪式性遵从导致了场域中惊人的制度同形.但是,高校藉此确立自身合法地位的制度同形过程,与以竞争和绩效为导向的不确定性技术活动存在强烈冲突,为解决这一冲突,高校有必要通过结构要素脱藕与关注信心逻辑来达成合法性与组织绩效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4.
杜驰  沈红 《江苏高教》2008,(2):26-28
从研究漂移这一视域来观照学术职业定向,可以看到学术职业传统上统整的价值取向面临危机,并与真实境况形成了巨大沟壑,导致大学教师职业定向时的焦虑、冲突以及学术职业自身的紧张与分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学术职业的根基。对学术职业进行理性反思与重新定向,有利于学术职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
民国前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中国虽出现了新式高等教育机构,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才在宏观法令与办学实践两个层面得以基本确立,并带有强烈的美国色彩。中国近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社会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的成长,是现代大学产生与发展的深层根源。反思民国前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可以对目前的中国大学制度创新提供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6.
相对欧洲而言,美国高等教育的演进历程较为短暂,但在移植与借鉴欧洲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美国高等教育始终坚持其服务社会的世俗化倾向并不断加以革新,从而建构起自社区学院到本科大学直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契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成功经验可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发展与学术职业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发展与学术职业的制度变迁相互依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使学术职业由初萌阶段沿着职业化的路线初步实现了制度转型。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促成了学术职业的现代转向,使学术职业的志业追求与职业诉求在制度框架内实现了较好融合。当代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引发了日渐严重的研究漂移现象,动摇了学术职业的核心价值准则,学术职业面临新的制度变迁诉求。  相似文献   
8.
略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限度及其制度性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不少学者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核心理念之一,简要论述了大学自治和学 术自由的限度,并提出应对此传统理念给以时代精神的浸润,同时由现代民主社会对其提供根本的制度性保证。  相似文献   
9.
西方高等教育领域质量保障运动的兴起,为中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借鉴。但是中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存在误区,并导致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适应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生成。  相似文献   
10.
本针对不少学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核心理念之一,简要论述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限度,并提出应对此传统理念给以时代精神的浸润,同时由现代民主社会对其提供根本的制度性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