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伟平 《新高考》2010,(3):41-42
历史概念是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的统一,历史时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历史高考对历史时间的考查一直非常重视,仅2009年实施新课标的高考省份中,直接考查时间的试题就有11题,如果算上那些间接考查的就更多了。所以掌握好历史时间,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知识和高考备考都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3.
4.
1.马克思曾评价鸦片战争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碎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抒情。在《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有12篇用的是第一人称。这些小说中的“我”或为衬托主人公而设,或为便于直接抒情议论而设,或充当串连故事的中介见证人,也可作为文章中的主角出现。他们从不同角度起到了深化主题思想,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这种写法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行文自然、亲切。下面我们就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作为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采用自叙形式,把一件小事的经过和“我…  相似文献   
6.
实用类文本指的是人物传记、新闻调查、相关报告、科普文章、记者采访等文章。这些文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2014年全国高考命题中,诸多省份将实用类文章列入阅读命题的行列。但各省对实用类文章的要求不一样。江苏高考是每年在论述类与实用类文体中择其一命题,全部以简答形式完成;广东等省份是将实用与文学类放在一起让学生“选做”,命题形式是客观与主观结合,主观为主;北京等省市有时则将实用类文本全部设置为客观题,让学生“必做”。2014年高考命题中,新课标卷、辽宁卷、广东卷、福建卷等采用了实用类文本为命题的载体。综观这些省市的实用类文本命题,笔者觉得,命题材料深刻有内涵,典型题目多样有致,较好地落实了考纲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一、命题材料·人物有特质 2014年考查的实用类文章以人物传记、记者采访专家等类型为主。这些实用类文章所涉及的人物,多为学者、名人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而这些人物每每又被放在相应的学科文化背景上进行描写,背景呈现出“人物特质+学科领域”的特点,作品主题也多表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现代女子排球比赛,有很多技战术动作和男运动员越来越接近。如空中横向移动拦网、连跳拦网、高点快球、平快球、背飞、高点冲强攻扣球、跳发球等等,无一不需要有良发弹跳力。 我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认识到,对少年女排运动员的训练,除了加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欧洲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西欧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传统核心家庭继续存在,单亲家庭和同居家庭增多,同性恋家庭、丁克家庭等新形式出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职业妇女的增多,节育手段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传统方式的栏目制作要占用演播室的大量空间,布景、拆卸、储藏道具等人力物力,节目制作成本高,费时费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发,虚拟演播室在各电视台栏目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它降低了制作成本、更换方便快捷、节省时间和空间,解决了传统演播室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在虚拟演播室搭建完成后,最关键的是虚拟场景的制作,基本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唐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虽距我们很远,但唐诗和刘禹锡却离我们很近。翻开典籍,我们会感到那唐代的佳音越过荒凉的原野、狭长的山谷疾驰而至,文化敲击我们的声音恍然启悟着人生的真谛:文化是一种千年不绝的交响。而品读刘禹锡《秋词》更会给学生带去内在的精神愉悦和理性精神层面的提升。刘禹锡《秋词》共两首。刘禹锡的一生坚持改革社会的理想,蔑视和嘲笑那些攀龙附风的权贵,而遭到权贵们的压抑贬斥。刘禹锡一生坎坷,但也风骨凛然、志向远大,从未妥协与屈服,他不仅用行动,而且用诗歌,留下了光辉印记。带着对诗人的敬佩与膜拜,现在我们就来赏析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自古”句点出逢秋而悲,古今皆然,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慨。“我言”句以响遏行云的一声断喝,推翻悲秋主题一新天下人耳目。“晴空”二句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我们看到,在那一碧如洗的寥廓高天上,一只白鹤腾空而起,直冲九霄,把我的诗思也引到了高空。目击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惊喜和感奋?融诗情与画意是“秋日胜春朝”的形象化说明,景致飞动,笔触轻灵,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全诗有直抒胸臆之妙,而无“含蓄不足”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