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用高锰酸钾法测定钙,酸碱滴定法测定磷,研究了液相沉淀反应制备羟基磷灰石过程中各种磷酸盐的钙磷比测定方法.该方法准确度符合要求,方法简便,可以作为羟基磷灰石生产过程中一种简便快捷的中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青年,从本质上来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的党组织,要精心发现、热情关怀、系统培养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他们加入共产党,补充党的新鲜血液;特别要注意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党员,把他们输送到四化建设的关键岗位。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任务。华中理工大学1988年底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0681人,其中党员725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决策者和社区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构建适宜的生态补偿机制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社区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方法和实现机制。研究表明,保护区大部分农户对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保护区设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保护区大多数居民收入的增加,他们也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保护区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保护与社区经济收入的冲突、耕地面积减少与剩余劳动力增加的冲突。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开发利用保护区资源,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很大问题。研究探讨了在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包括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的确定、补偿标准制定、补偿手段和实现机制。确定了基于退耕还林的机会成本和农民受偿意愿两个因素的补偿标准,明确了人类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和补偿金收取渠道、支出渠道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提出了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