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加强对城乡教育一体化内涵的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内涵需要从“城乡”、“教育”、“一体化”3个方面加以考察.城乡的边界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范围,城乡的相对性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层次性,管理与投入主体则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单位.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质,教育与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市场的地位在其次.一体化研究的不同范式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的可能路径,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博弈论范式与制度主义范式等范式之间应该是整合性的.  相似文献   
2.
管理中的收权和放权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在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和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收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益是质与量的统一。以往的研究主暑集中在对教育公益质的争论上,忽视了对教育公益量的探讨。教育公益的质由政府(或个人)免费提供以及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外部效益来决定;教育公益的量由教育质量的高低来决定,而教育质量由教育的投入水平和教育效率来决定。因此,一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提高教育效率的政策措施都可以认为是提高教育公益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5.
农村教育硕士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硕士的培养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化倾向,使我国农村教育硕士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表现在招生数量和培养结果的适用性以及农村教师大量流失等方面。要想摆脱困境,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国家设立政策性的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严格确定农村教育硕士招生院校,完善培养农村教育硕士的学费分担机制,放宽农村教育硕士的报考条件,调整农村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采取措施防止农村教育硕士的流失,等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由投人体制和投入机制两部分构成。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以体制调整为主,机制建设处于缺失或半缺失的状态,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一直处于较为严重的短缺状态。在体制基本理顺以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的战略重点应该转到保障机制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国时期义务教育在乡村的推行不力与供给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由于内忧外患等主客观原因,政府缺乏在乡村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不得不把发展乡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转嫁给民间社会。乡村传统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分化不仅使原来乡村的教育供给结构遭到破坏,而且导致新式教育的推行成为一种可以赢利的事业,也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发展。乡村民众既缺乏接受新式教育的意愿,也缺乏接受新式教育的能力,造成新旧教育的碰撞交锋,新式教育发展缓慢。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清末民国时期乡村义务教育的推行失败,其中的经验教训及体现出的制度设计原理,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距离变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是"提供校车服务"还是"发展寄宿制学校"的两难选择。从成本、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发展寄宿制学校是更好的选择。地方政府要继续把就近入学和发展寄宿制学校作为未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主方向,不能盲目地不考虑实际地发展校车系统。  相似文献   
10.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经历了鼓励引导为主的起步探索、规范初步建立的制度形成、强化政策落实的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政策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政策制定轻政策执行导致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实践进度不一,实施力度有强有弱;交流轮岗教师的选拔标准较为笼统,“谁去交流”的随机性较大;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较弱;重流动轻流动后的管理,降低了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最终成效。未来,需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明确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全员流动的轮岗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教师选拔机制;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加强教师流动后的监管工作,切实提高教师交流轮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