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扩大和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学生主动质疑并深入研读文本、多方面交流对话,自己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于是,"学生质疑型"课堂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探索和研究的课堂形态。但是这种课堂形态并不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所以老师们在尝  相似文献   
2.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为此,“父亲”终其一生的精力和辛劳,造了一座高台阶的新屋。但是,新的屋舍造成了,“父亲”却高兴不起来,他在新台阶上感觉到不自在、不方便,变得更加寡言少语,成天如有所失的样子。这就是李祥森的小说《台阶》所讲述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内涵却相当丰富,许多细节尤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4.
FIDIC合同条件下不平衡报价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IDIC合同条件下,低价中标成为业主选择承包商的重要原则之一.不平衡报价成为承包商投标报价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报价策略.针对建筑市场出现的不平衡报价现状以及法律制约的缺失,通过分析承包商常用的不平衡报价策略,利用综合不平衡度法和净现值评价法构建了不平衡报价的控制模型,为防范不平衡报价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吆喝》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文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民俗文化”。在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解读这篇文章的内容的:“按‘从早到晚’的顺序,  相似文献   
6.
7.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1年第3期刊登了谢海华老师对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的解读文章《弗罗斯特并不惆怅》,在文章中,谢老师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概括的诗歌主题“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并不恰当,在他看来,这首诗并不是一首“惆怅”之作,“作者并非如教参所说‘念念不忘’那条未选择的路,而是对自己所选择的路倍感欣慰,无怨无悔”.谢老师的这种解读与教参的结论截然相反,虽然新颖,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般而言,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我们是怎样开始写作的呢? 生:要先审题,紧紧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写作. 生:不止是要看作文题目,还要注意提示语的信息,并且不能忽视写作要求里面的注意事项. 生:在审清题目之后,要依据题目拟定恰当的内容图式,从而保证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是符合题意的. 师:这就是前段时间我们学过的内容.在内容图式明确之后,就要写具体的内容了,这个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9.
2003.NO.12那是我刚做班主任时候的事了。一天,打响预备铃的时候,我来到了教室。学生们还没有完全静下来,我皱了皱眉头,走到了讲台上。这时我才发现,黑板右下方画了一只绿乌龟。我的怒火一下子冲了起来,前段日子我在班上三令五申:一定要保持讲台黑板的整洁,不允许乱涂乱画。这只“乌龟”分明意味着他们根本没有把我这个班主任放在眼里。我决定趁今天这个机会好好整顿整顿他们,同时也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严———要知道,那时我才刚刚离开大学呀!于是,我厉声吼道:“这是谁画的?”学生们一看情形不妙,顿时安静下来,眼睛盯着自己桌子上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故乡》以"我"的一次回乡之旅为主要内容,通过描绘故乡环境、闰土与杨二嫂的变化,来反映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败、中国农民日益贫困的现实,从而批判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表达了鲁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通常,教师是引导学生研读《故乡》的"情节、人物、环境",从而让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的。这当然是一种解读的方法。但是,任何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