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杨春睿  王冰 《科教文汇》2014,(1):115-115,123
为什么我们与孩子在一起时就能感觉很快乐,很开心,而与成年人在一起时,却不能全然真实地表现自己?这是因为,我们对孩子“不批判”。因为当我们不批判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乐,很真实,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做到不唯上、不唯书,而这些都是童真所给予我们的。童真可以让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没有否定的阴影或是随便的认同。它可以跨越二元对立的范畴,从制约中解脱出来,是一种用心去体会的直觉。在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大力倡导童真课堂的实施,因为童真课堂才是真正以人为本、充分张扬孩子个性的课堂.不会泯灭和剥夺孩子的快乐,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岳辉  杨春睿 《考试周刊》2011,(12):47-47
《荒原》是战后西方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艾略特现代主义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综合体现。本文通过对这首伟大诗篇的文本分析,阐述其中的现代主义写作特点及创作形式。  相似文献   
3.
杨春睿  岳辉 《考试周刊》2011,(11):20-20
在D.H.劳伦斯的作品中,象征手法是一大艺术特色。在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中,他成功运用了这一手法,赋予了贯穿整部小说的意象"花"以深刻的象征寓意。文中对的花描写象征了小说中的三个女主人公,暗示了小说中情节的发展。本文试从花与主人公的联系来对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