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判定苏舜钦的生卒年主要依据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但《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等皆明确记载宋仁宗天圣七年苏舜钦二十一岁,依之推算,苏舜钦当生于大中祥符二年(一00九年),这与欧《墓志铭》矛盾。另欧阳修有《答苏子美离京见寄》一诗,诗中明确记载此年苏舜钦三十五岁,欧阳修此诗传统编年为庆历二年;笔者近读尹洙《浮图秘演诗集序》,该序把欧阳修的《秘演诗集序》和苏舜钦《赠释秘演》诗联系起来了,据此可考定上述欧诗当作于庆历三年,依之推算则苏舜钦生于大中祥符二年,享年四十。  相似文献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年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依从南宋傅藻的观点,认为此词为苏轼元丰五年七月游赤壁后继《前赤壁赋》而作。比较《念奴娇》词和《前赤壁赋》描写的情境,二作当不可能因同一次赤壁之游而作;词中对英雄人物的热烈歌颂和“人间如梦”的人生悲慨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此种强烈情绪必因一非常事件之触发。考北宋史实,元丰四年十一月宋师“灵州溃败”,可能这正是本词创作的原因。因苏轼得到宋师失败消息当在该年十二月中下旬,故本词亦当作于是时。另本词的词牌、词题、词句以及形象的塑造和谋篇布局中都暗藏玄机,这些都为元丰四年说之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答苏子美离京见寄》一诗,通常的系年是庆历二年,诸本皆无异议。但是欧阳修所和之苏舜钦诗却是苏于庆历三年南下山阳途中所作,因此他的和诗也应该是作于庆历三年。  相似文献   
4.
《苏舜钦集编年校注》是苏舜钦研究集大成之作,但其在校注上仍有不少疏漏和失误。本文仅择其大者数例,给予补正。  相似文献   
5.
"和陶诗"为苏轼开创的一片文学新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现象,但东坡并非追和陶诗第一人。东坡和陶诗大致以四种形式保存并流传下来,总数当为四十四题一百零八首。  相似文献   
6.
《三苏年谱》乃孔凡礼先生于苏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但其中舛误仍然不少,其或为编年之误,或为版本失考之误,或为事例重见错出等,且这些舛误大多亦见于《苏轼年谱》,本文举出笔者所见的十余例,并作辨正。  相似文献   
7.
《文学遗产》08年第3期所刊胡建升先生的《苏轼〈浪淘沙·探春〉编年补正》一文,认为苏词中“昨日出东城”之“东城”非杭州之东城乃黄州之东城,此说不成立。  相似文献   
8.
刘景惠先生《错解一字,误读全篇——再析王维诗<使至塞上>一文,对王维《使至塞上》进行了个人的解读,体现了一定新见,但是却存在误认为王维出使扑空任务没有完成、误解标题之"塞上"为"居延"、弄错王维出使的目的地以及误解诗中一些重要词句等纰缪,而这些纰缪的根源在于误解了"塞上"一词。  相似文献   
9.
傅平骧、胡问涛先生的力作《苏舜钦集编年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巴蜀书社1991年版),弥补了苏舜钦研究之一大空白,得到学术界极高的评价,并获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笔近读该书,发现有两处明显误校误注,现举正如下。  相似文献   
10.
苏舜钦是北宋著名诗人,但其生平事迹后人却知之不详,关于其山阳守制的具体时间,权威专著《苏舜钦集编年校注》所附年谱定在庆历二年春至庆历三年冬,但据苏氏兄弟庆历二年春天所作的《淮上喜雨联句》诗可知,是时他们还在自吴越奔丧还京的淮水之上;另据苏舜钦的《东京宝相禅院记》和欧阳修的《释秘演诗集序》,可证庆历二年四月和是年年底,苏舜钦都在京城;又据欧阳修庆历三年作的《答苏子美离京见寄》和苏到山阳后作的《涟水军新闸记》以及北宋汴河通航制度,可知苏舜钦南下山阳在庆历三年春。其终丧还京的时间,可据汴渠十月闭口的制度和苏的《九日汴中》诗等,可确定在庆历三年秋九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