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许多作家,当他们寻找创作灵感而不得的时候,就把目光锁定于那块曾经哺育过自己的土地。乡土气息从他们的鼻腔吸入,滤过他们的心田,然后又从他们的笔尖流淌而出,往往在那一瞬间,他们获得了足以令自己欣喜的创作灵感。"乡土文化"赋予许多作家创作灵感并成为他们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创作经验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鲁迅的写作经历了从观念化到生命化的转换,即从“听将令”到“自由表达”的过程。而听惯了考试“将令”的中学作文教学,要从高耗低效的泥淖中摆脱开来,也需要实现从观念化到生命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正一、轻重之争,直面一个无法绕越的命题学界关于鲁迅的讨论热闹异常,鲁迅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又受到许多人的竭力保护。论争不会是无中生有的无聊,不会是惹事生非的哄闹,只能说明一个事实:鲁迅之于我们是一个绝对绕不开去的命题。在纷纷扰扰的争论中,笔者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可以找到哪些非读鲁迅不可的理由?或者说鲁迅身上到底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继利 《中国教师》2014,(11):88-91
<正>关于艺术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少著名的教育家有过一些精彩的论述。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孩子的世界就是艺术的世界……孩子的生活比大人的生活更能与艺术一致。"[1]教育要摆脱偏与伪,就要跟艺术亲近,艺术的清泉是涤荡心灵尘滓的良药。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2]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密切,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数停留在感性经验或理论思辨层面。研究以Z地区八年级466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阅读能力水平、阅读投入程度与学生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其一,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较低层次阅读能力相比,较高层次阅读能力对写作成绩的预测作用往往更加明显,与阅读高分组学生相比,高层次阅读能力对阅读低分组学生写作成绩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其二,学生阅读兴趣、策略与习惯等内在因素对其写作成绩的影响作用比阅读数量、阅读时间等外在因素更为显著;其三,网上阅读方式与阅读多样性对写作成绩影响甚微,甚至产生负向影响。基于此,教师在读写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提升读写整合意识,加强对学生读写分层指导与内容选择,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策略。  相似文献   
6.
处境不利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可以反映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文言文文本是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大规模测评,对S市2510名处境不利学生的文言文文本阅读能力进行监测,运用量化、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学生在整体把握、理解欣赏能力要素上的表现。结果表明,处境不利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较好,但文言断句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思维开放度和灵活性的不足制约了处境不利学生实现"阅读抗逆"的可能性;处境不利差生的整体把握、理解欣赏能力都十分薄弱,存在阅读困难。为促进教育公平在学科层面的落实,语文教师应高度关注处境不利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灵活断句;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提高其思维的开放度、灵活性;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夯实基础;创设互动情境,增强文言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内部动机。  相似文献   
7.
一据了解,文学名著在当今中学生群体里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反映,高中三年下来,他们从未读过一本大部头文学名著,对于一些名家经典的了解,仅限于语文教材中所提到的那一些,他们知道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海明威,也知道《红楼梦》《悲惨世界》  相似文献   
8.
一、文学名著,你为何让我黯然神伤?据了解,在当今中学生群体中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反映,高中三年下来,他们从未读过一部完整的文学名著,对于一些名家经典的了解,也仅限于语文教材中所提到的那些。  相似文献   
9.
10.
话题作文课题化训练就是指在进行一次话题作文训练时,把话题升级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进行较长时间的作业训练,在充分收集资料、占有资料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再付诸表达。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一个话题最理想的做法无非是,拿到一个话题,从中获取写作范围和写作要求等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