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德艺双馨——久永的人格魅力在西陵,中语界盛传着“西陵二张”的佳话,这“二张”之一,就是宜都一中的张文斌老师。张老师无论是学识人品,还是教学艺术在湖北有口皆碑。他一生恪守清贫,心向淡泊,不重名,不重利,忠实地用行动践履着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述了我国民办高校图书馆迅速崛起的原因,从陕西省民办高校图书馆现状入手,探讨我国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道路,提出了走实用性、规范化、高起点、自动化、网络化道路,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新生入学,首次与老师见面,我给他们出了一题:要他们准确说出全校20个教室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一阵噪动之后,总算有人答道:“1680块”并申述了理由:“我们教室,一个窗子要玻璃20块,四个窗子要80块,另加望窗4块,全校20个这样的教室当然就是……”没待学生说完,我接过话说道:“看来这位同学善于思考,其他同学为什么答不出来,我看是缺乏思考的习惯。世上无难事,只要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那么高中语文课程怎样利用现行教材有效地  相似文献   
5.
1.课程形式的生态化趋势与教学目标的普泛化趋向。语文课程正在由过去孤立的知识传授,单一的技能操练形式,向一定情感、态度支持下,综合的素质教育方向发展,课程形式更具生态性。这一变化将会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面貌,促使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但同时也使语文教学的目标变得不够具体,如果片面追求形式,不注重落实,很容易导致教学空泛化,忽视基础,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新课程理念下,人们不再把语文简单地理解为静态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更多地把它视为由一定时间、空间和语言运用构成的生态系统。语文课程由以往孤立的、显性…  相似文献   
6.
汉字排检法(以下称检字法)直接影响着辞书和文献检索工具的编篡质量,它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当前辞书出版界和图书情报部门关心的大事,也是广大读者和情报检索人员的共同呼声。本文就检字法规范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实现规范化之途径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生态课程论     
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学科课程是分立的封闭的系统,学科之间很少发生直接联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科之间彼此互为主体、互为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任何学科都不能脱离赖以生存的环境游离这个系统而单独存在,都必须寻求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平衡与互补.面对新的课程发展趋势,必须尽快建立生态课程理念,依据课程生态原理和生态法则,构建生态课程体系,实施生态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1.课程形式的生态化趋势与教学目标的普泛化趋向。语课程正在由过去孤立的知识传授,单一的技能操练形式,向一定情感、态度支持下,综合的素质教育方向发展,课程形式更具生态性。这一变化将会彻底改变语教学的面貌,促使语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但同时也使语教学的目标变得不够具体,如果片面追求形式,不注重落实,很容易导致教学空泛化,忽视基础,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的起点就是重视生命的价值,鼓舞人们积极地探索宇宙奥秘,倡导一种自强不息的君子行健精神。这种思想在后来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依靠语文的传承,大众的共育,不断光大,形成一种独具民族特征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历经20世纪70年代的拨乱反正、八九十年代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世纪之交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在改革中曲折前行,逐步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以“关注人的需求,服务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之路.到了新世纪,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原来高度分化的中小学课程,复又呈现综合化的趋势,语文教学也出现一些“去语文化”的倾向,于是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论争.文章从历史的视角,运用现代课程理论,对当前语文界的诸多争论作了一些犀利的评析和较为缜密的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