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题目 已知如图1,△ABC是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9年江苏省进行了课改以来首次全省统考,全省各市在中考前进行了积极地准备,不少地区中考前的模拟试卷质量很高,出现了不少好题,其中南京的数学一模考试的第27题是一道“亮眼”的“课题学习”型试题.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2期刊出了唐兴东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以下简称文[1])一文之后,在第6期又刊出了邵亚明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文[2])和钟拥政老师的《也谈图形平分问题与探求重心》(以下简称文[3])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规律,并对现实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由此可见,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寻找思路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学第27题,在考查“圆与直线位置关系”上又有了新的探索与尝试。笔者有幸参与此题阅卷工作,有机会对本题做了较多的思考,对学生解答中出现的多种解法与典型错误有较多的了解,从而引发了对平时的数学教学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有了一些认识,现撰写成文,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卷第26题是一道课题学习型试题,是一道考查过程与方法的好题,是一道教学导向积极的好题.本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课堂探究的延续.它引发了笔者对课本编写、课堂教学与中考评价的新认识与再思考,现撰写成文,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7.
杭秉全 《教学月刊》2010,(12):55-57
连云港市的数学中考压轴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创新题,也是一道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好题.笔者在对试题编制及其解答进行研究后,并对该题的背景及拓展,做了一些探究.现将这些思考与探究整理成文,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8.
2008年连云港的数学中考压轴题是一道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好题.它在近期数学杂志上的“曝光率”较高,不少优秀文章中都出现此题,并做了一些精彩的点评.其中,《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9年第6期刊登的杨云奎老师的《这道考题解答不完备》一文,就此题解答的完备性进行了质疑和补充,激发了笔者对“四边形最小覆盖圆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现将一些浅见整理成文,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9.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课标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习公式,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经历公式的"自主发现——全面认识——加深理解——深化拓展"的认知全过程,避免将公式简化为"记忆+套用"。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指南,教材编写的指导书,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它们的制定与颁布深刻影响我们的教学改革、教材改革和评价改革.从2000年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到2001年7月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再到2010年课改实验后,2012年1月制定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