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承认美是不依赖于审美者的主观、不以审美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否就必然要否定美必须依赖于人类的主观、要表现为主观的意识形式?这一问题,我国美学界的看法颇不一致。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正于美学行家们。马克思曾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我认为,仅从客观方面而不从主观方面认识美,对美还只是认识了一半。作为人的  相似文献   
2.
艺术与科学分属人类文化的两个范畴,然而它们之间却有一条金色的纽带相联着,这就是数。在信息时代,这种理论上的联系终于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实现,艺术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也是艺术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艺术教育与生命本体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君桓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2):108-110
一、艺术教育的误区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艺术的寓教于乐问题,直到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仍然以寓教于乐作为理论的基础与准则。把教育寄寓在娱乐过程中,这无可非议,然而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寓教于乐却往往被扭曲。建国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立足于培养为政治服务的人才,学校的艺术教育一般也着眼于文艺的教化职能,而忽视其娱乐与审美功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艺术教育热,但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应试教育,因此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及社会上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应试教育而进行的,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戏曲危机”、“电影危机”、“文学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艺术果真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了吗?林君桓的文章认为,当今,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都面临着“未来的冲击”,艺术殿堂毫不例外地也要受到冲击。要把艺术当作一个有机的完整系统,並把艺术系统放到社会大系统中来考察,某门艺术的朝升夕降只不过是艺术系统结构的调整,总体上看艺术总是向前发展的。因此,勿必为某门艺术的一时兴衰而盲目乐观或悲哀呼嚎。  相似文献   
5.
人类进化与人体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是世间最美的自然存在物,也是人类第一个审美对象,人体所以是美的,因为它深深地积淀了生物进化与化进化的丰富内涵,本将从人类生物进化与化进化两个方面揭示人体美的奥秘,同时对人体美的本质作出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艺术与科学分属人类文化的两个范畴 ,然而它们之间却有一条金色的纽带相联着 ,这就是数。在信息时代 ,这种理论上的联系终于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实现。艺术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也是艺术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