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内涵上来看,课程实施管理是有关部门或人员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全面落实课程实施任务而对其中的人、财、物等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控的活动,它具有针对性、丰富性、全息性和融合性等特性.从原则上来看,课程实施管理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广泛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科学考察课是小学自然常见的课型之一,这类课一般都要求学生进行现场考察,然后取样研究,最后做出考察结论。但有些内容比如《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卵石是怎么形成的》等,因受条件的限制,要进行现场考察是有困难的。对此,可利用电教手段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卵石是怎么形成的》(第五册第十九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教法。一、投影画面,分段考察考察卵石的存在和来源时,教师在课前绘制了由四个画面构成的组合幻灯片,画面由近及远分别表示下游、中游、上游河道和高山。先在屏幕上投影下游河道,指导学生考察下游河道的特征。在画面的启发下,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亲眼见到下  相似文献   
3.
课程评价的反思性包括课程评价中所蕴涵的反思性意识和课程评价历史中昭示出的反思性水平.前者主要表现为进行课程价值判断和凝聚课程评价功能两个方面;后者主要表现为目标实现阶段的初级反思、信息搜集阶段的中级反思和意义共享阶段的高级反思三种水平.  相似文献   
4.
林德全 《中国德育》2012,(20):22-25
教育叙事,一方面可以将行为主体做事的事德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叙事过程中对事件的再现可以强化、升华事德,使相应的道德行为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6.
一段时间以来,伴随着哲学领域对“生活世界”的探讨,再加上为克服教育实践与现实生活的实然疏离而带来的诸多明显局限,教育领域也掀起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潮流。虽然该潮流力图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间的疏离关系得到缓解的善良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一善良愿  相似文献   
7.
20年来,我国课程论教材建设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全面、从表浅到深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一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看出,我国未来的课程论教材建设的走向是:内容更加全面,架构更加完备,种类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新颖.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活的多重融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奠基于教育世界的教育生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多重融合性即是其一。这主要表现为过去生活、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融合,教师生活与学生生活的融合,认知生活与感情生活的融合,直接生活与间接生活的融合,制度生活与自由生活的融合等层面。  相似文献   
9.
教育质量均衡作为对教育质量状况的把握,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对教育质量是否大体一致的评判。从内涵上来看,教育质量均衡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育不但是有质量的,而且质量还应是均衡的。教育质量均衡的内容主要包括类内均衡、多元均衡和效益均衡三个方面。通过深入理解质量均衡、明确质量均衡标准、完善质量均衡保障和加强质量均衡监控,有助于教育质量均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昭示我们,每当教育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焦点的时候,教育批评就会“出场”。尽管存在着出场的时机和位序的不同,针对问题有别,但其宗旨始终从一而终,即对教育的批判性读解。因此,教育批评以解读教育为范畴支点,是主体旨在提升或增强教育实践合理性,依照一定的标准参照对教育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时下,教育再次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批评也就相应地再度出场了。与以往的出场相比,时下的出场显得愈发自觉,愈发势强。我们为其出场欢呼。但是我们在为其出场欢呼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其忧虑。因为批评总的来说是指对现实的反思。教育批评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