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同情的意蕴     
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他精心编织的长达八百页的“美德书”中把“同情”列在经典性的、不会随着时代与价值变迁而消逝的永恒美德的首位。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称,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与生命万物真正的善行,是一种“人道”;顺从命运、而又由衷地同情弱势个体,也是一种“人道”。并且他在著作中意味深长地写道,同情是教育工作者饱含泪水的“福音书”。我们满怀悲悯地读着祥林嫂、孔乙己、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珊迪……学生们却无动于衷甚至爆笑连连;我们动情地描述灾区人民的艰难生活,慷慨激昂地高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孩子们冷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