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宗明义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养成课程.是综合课程。其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通过师生的充分互动与对话;  相似文献   
3.
纵观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任课教师绝大多数为兼职教师,一般来说,由小学语文教师兼任的较多。而正因为兼职,语文教师会觉得备课量大,备课任务重。较之语文这一主流学科,教师会潜意识地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边缘化,消极对待。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正确认识新课程都肩负着“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认真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就必然成为教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两门(品社和语文)学科,在主题相同,教材文本内容价值取向统一,意义同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个学科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协调性和融合关系,有效地整合资源,运用不同学科的优势和功能,为教学服务,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开通了,但是随着校园网的开通,老师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某一天,当你一打开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就自动打开了一个网站的页面,这并不是你想要的主页设置! 再看看浏览器的标题,也多了一个“欢迎光临%#$@$#%$网站”的尾巴!……我们的IE浏览器被恶意代码修改了。这些问题只要修改注册表就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文化识别源自企业形象管理战略,是在企业大规模化经营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对企业内外行为的管理。相较于企业规整化的运营模式,学校的管理更需要灵活化与人性化。不过,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形象识别,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内涵加以具现,建立内在文化与外部行为的联系,从而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就这点而言,"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概念的提出颇具前瞻性,可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以学校全体成员为主体,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给教师留有极大的创新空间。教师要改变“以书为本”的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话题、范例或资源”化,并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本文就笔者两次执教《诚实守信》一课为例谈一谈活化教材、优化活动的品德教学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林湛 《福建教育》2007,(7):16-17
结合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构建和谐校园,可以从“四办”入手,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设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进入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极度丰富,这些传统文化却慢慢被人遗忘。思想品德课程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我校林湛校长一直强调校园文化在学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