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2006年开馆的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从一开始就推行无门化监管——"无门无管理员,图书任师生自助借阅"。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开放的举措带动了全校风气的转变,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人们惊呼"无门图书馆给全民上了一堂诚信课"。其实,从无门化监管的举措中,我们还可感受到其以人为本的高超思想。可以说,"无门图书馆"是一堂充满智慧的育人课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研究热点的同时,也成为考察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重要方面。然而,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虽然部分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全国范围来看,其现状并不乐观,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与现实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不同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点。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有深刻的影响,强化文体意识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简单的说,博客是指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的一类人。我这里所说的博客是指“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即Blog(weblog的缩写,中文是“网络日志”)。尽管博客的出现才是近几年的事情,但它以惊人的快速扩张速度。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更成为2005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有人甚至做出一些大胆的预测: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作为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播模式。博客将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博客将超越E—mail、BBS、ICQ(IM)。成为人们之间最重要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它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时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天都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媒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接收着媒体所传达的各种信息。尤其是随着手机短信、QQ、微博、微信、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工具的不断出现,一个由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构成的媒体信息巨浪滚滚而来,冲击着我们的思维,冲击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传递着价值判断、生活理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等潜在的文化信息。在纷繁芜杂的信息面  相似文献   
6.
林金来 《中国教师》2012,(19):77-78
<正>《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一篇记述完整的、师生间关于"志"(理想)的对话。这篇人物对话,展现出一派师生自由讨论的和乐气氛,人物性格轮廓明晰,同时表现了孔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虽然一直以来,对《侍坐》章中部分字句,如"毋吾以也"的理解有较大争议,对孔子"吾与点也"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也有不同的解读,但就对话的开展过程而言,文章对当今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仍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数学书中,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能,以激发学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上的信息个性化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带来了个性化的狭窄视野,而狭窄的视野难以引出科学的结论。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评论信息的思维习惯,掌握评论信息的方法,学会系统地、整体性地评论信息,发展他们的评论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是信息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上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何抓住契机,把网络阅读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趋利避害,让“网为我用”,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把我校开设语文网络阅读课的一些做法与探索介绍给大家,以期对阅读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必然要求学习者不断更新阅读内容,掌握新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课作为一种新的语文阅读课的形式,顺应了时代发展对阅读的新要求。本文着重阐述网络阅读课开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期对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