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基于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和课题研究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讨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文阅读方面的问题.10项建议旨在改进大学英语阅读指导: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避免用中文单词取代英文单词这类的练习;为阅读提供背景信息;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鼓励快读;讲授文章结构;训练基本的阅读技巧;开展以真实体验为基础的活动;提供讨论机会;鼓励进一步的文化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9月24日,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中国组合邹佳琪与邱秀萍在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比赛中,斩获杭州亚运会首金。在历届综合性运动会报道上,首枚金牌一直都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同时段开赛的数个赛事,选定最有可能产生首金的赛事,需要媒体记者具有前瞻性和判断力。本文借助框架理论建构本届亚运会首金报道框架,从首金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版面、报道内容等维度对国内主流媒体杭州亚运会首金报道展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可以明确主要知识内容,突出知识发展主线,凸显化学学科所包含的内在逻辑和思想方法,为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创设平台。以2019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以"引导学生总结"功能模块为切入点,设计评价工具并应用该工具分析化学教科书"引导学生总结"的特点与问题,为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梁一帆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136-139,153
基于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和课题研究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讨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文阅读方面的问题。10项建议旨在改进大学英语阅读指导: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避免用中文单词取代英文单词这类的练习;为阅读提供背景信息;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鼓励快读;讲授文章结构;训练基本的阅读技巧;开展以真实体验为基础的活动;提供讨论机会;鼓励进一步的文化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5.
梁一帆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62-165
培养终身学习者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而终身学习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素养。探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英语教学综合技能培养相融合的有效性。首先阐述大学生信息素养在当前信息社会势在必行,然后介绍为西华大学2005级非英语专业部分学生设计的一次上网搜索信息及交流信息的实践活动及其延续效应。由此产生的教学意义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须从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英语教师应树立信息教育观念、不断寻求自我发展,鼓励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了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语法教程》的编写指导方针、体系和内容。该教程的编写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的语法结构表为框架,同时考虑到我国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内容进行了取舍、精简和在编排上的创新,以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更快、更自信、更准确地使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梁一帆 《传媒》2023,(5):58-61
抖音短视频现已成为运用智能推荐算法的典型视频内容传播平台。在技术和需求的共同推动下,智能推荐系统已经从早期的文本内容推荐升级到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个性化推荐。本文试图从推荐逻辑、推荐基础、变现方式、内容风格等方面探索抖音短视频中智能化推荐应用所表现的典型特征,建设性地审视其背后的社会关系和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民族文化的依托.新时代教材建设把中国元素融入教材,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文化底色.本研究构建了包含内容性质、领域、年代、地域特征、位置、篇幅、呈现形式、叙述方式和教学功能九个维度的教科书中国元素分析框架及编码量表,选取2007年版和2019年版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利用分析量表和NVivo质性分析软件,围绕分析维度和特征词句进行编码分析,探讨教科书中国元素的设计特征及存在问题,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材、编排呈现等方面为化学教科书中国元素的优化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的教育又可称为信息能力的教育.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许多途径,如互联网上的知识共事.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为此,学校须重新审视其功能,教师须重新界定自己的作用,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教学的重心必须从原先的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从单纯学习型教育转向创造学习型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