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张中  梁宇宁 《教育教学论坛》2014,(8):218-219,204
在高等师范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师的课堂演示有机结合;以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为依据,改革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以及强调实验产物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化学实验过程的“绿色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我院参加的高校化学实验竞赛过程为例,从促进实验教学培养方案的完善,促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促进大型仪器在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促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参与等方面探讨了我院化学实验竞赛对实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竞赛结果表明,化学竞赛能促进实验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改变实验教学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切实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几种自制样品KMnO。的纯度,总结出适合于“大一”新生实验的测定KMnO4纯度的方法。在酸性(1m01.L^-1H2SO4)条件下,以草酸钠为基准物标定所配制样品KMnO4溶液的浓度,温度控制在55。85℃。从而计算出KMnO4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的改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广西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际,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出发,对环境科学的实践性教学进行改进,不断调整理论和实验课程结构,改进实验设备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育和基础操作,重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毕业实践,以学校“创新杯”、挑战杯,社会服务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发学习,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梁宇宁 《师道》2008,(3):14-14
在前不久河南省举办的首届少儿综合素质大赛上,开封市某小学五年级11岁的女孩刘元菁,凭借一手漂亮的家务活,从数百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走进了复赛赛场,与180名器乐演奏及歌舞选手一起争夺特等奖。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反应物物料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得到了碱式碳酸铜制备实验的最佳条件是:Cu(NO3)2、NaOH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最佳反应温度为75℃。并将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在学生实验中试验和推广。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学生易于掌握、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成功率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无机化学"是我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育人主阵地.课程教学团队立足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从育人角度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科专业、课程、思政三个维度对思政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逐步形成了"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三个动作"新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一种应用聚类分析的科研立项评审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基金项目立项评审的操作过程和现行专家评审数据的处理方法,并举例分析了这种处理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最后,从聚类分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表格聚类法和指标聚类法,分析表明,在立项评审中采用这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比现行的处理方法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