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文的批改,有人说是「无效劳动」。那么怎样化无效劳动为有效劳动呢?我想,首先必须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因  相似文献   
2.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幼时家境贫困,在艰苦中勤奋求学。青年时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入朝为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曾两次被贬谪。他在陕西防边数年,使西夏不敢入侵。西夏人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他在任参知政事期间,曾经提出均田赋、修武备、减徭役、择贤能等十条建议,触怒了朝廷保守派。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他被迫离开京城,出任地方长官。《岳阳楼记》就是他的朋友滕子京在这时请他写的。  相似文献   
3.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刑场上的婚礼》是一篇真实的、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关于陈铁军、周文雍二位烈士的英雄事迹,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跟  相似文献   
4.
《伐檀》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各地分析的文章颇多,基本上大同小异。这里,我想就“河水清且涟”“清且直”,“清且沦”等句子提出管见,请同志们指正。我见到的一些分析文章,都说“河水清且涟”等句是指河水清清,波澜荡漾,这自然景物的美好,与奴隶们内心的痛楚形成鲜明的对照。还说《伐檀》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与结构跟第一章大体相同,因为《伐檀》符合民歌的表现形式:它反复吟唱,一唱三赞。当然,第二章和第三章也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思想感情的加深——这种分析,有道理。但因为这篇课文我教过多次,反复吟唱之后,我对上述分析不满意起来。我觉得,  相似文献   
5.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教学这首诗,要  相似文献   
6.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是陶斯亮同志用“心”写成的,用“血”写成的。 全文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陶铸同志在一九六七年  相似文献   
7.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写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日,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五日广州《国民新闻》副刊《新出路》第十一号。鲁迅生前虽然间接提及过这篇文章,但不知道已在报纸上发表,还以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