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要义是关注个体交往互动的"情境"创设、身份认同的"情感"能量激发以及群体团结的文化"符号"塑造。从这3个核心要义审视当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状况可以发现,大学生在交往情境中的关注焦点不同步,集体情感能量积聚不充分,文化符号生成不聚焦。对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要更多地关注在微观情境中,通过互动仪式激发学生的集体情感能量,塑造彰显学生身份认同的文化符号,强化归属感和责任感,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宿舍园区的幸福文化建设就是有力探索。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创设全方位的育人情境;以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导向,凝聚集体团结的情感能量;以文化建设长效性为目标,塑造更具教育意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专业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他们拥有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文章从分析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入手,深入探讨了专业教师有效参与的途径与方法,并进一步指明了高校应当如何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焦点解决模式是目前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心理助人模式,该模式独特的理念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高校辅导员可以借鉴焦点解决模式的基本精神,形成自身独特的工作方法,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认识高校的德育共同体性质,是把握高校"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中国高校的德育实施过程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交互性和集体协同性等特征。目标一致性导向一种价值共同体,体现师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立场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目标;主体交互性建构一种关系共同体,立足多元育人主体间的交往理性和交往行为,在共同体视野下构筑高校多元育人体系;集体协同性生成一种实践共同体,各主体在集体实践中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实现德育意义和主体身份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5.
试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研究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模式的介绍分析,总结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部分特征,如教学自主化、研究化、多维化和国际化等,以期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模式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