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阳高等教育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衡阳高等教育就要科学定位,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选择赶超发展、特色发展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人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整体,是发展变化的。从纵向分,可分为初始结构、形成结构和定向结构三个阶段;从横向分,可分为品德认知、品德意向和品德能力三个层面。针对没德育对象的品德结构,应确立多层次教育目标,采取生动活泼的德育方法,选择适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德育内容,最终实现德育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人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整体 ,是发展变化的。从纵向分 ,可分为初始结构、形成结构和定向结构三个阶段 ;从横向分 ,可分为品德认知、品德意向和品德能力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德育对象的品德结构 ,应确立多层次德育目标 ,采取生动活泼的德育方法 ,选择适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德育内容 ,最终实现德育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欧盛端 《教育探索》2005,3(6):101-104
传统的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呼唤主体性德育的实施。在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德育过程的优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一种与传统被动式德育相对应的新的德育理论,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德育理论。它强调学生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为保证,以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为动因,以特定的活动为中介。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更新德育观念,以有利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词适德育内容,以有利于教育对象主体的接受;创新德育方法,以有利于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展;优化德育过程,以有利于师生双方主体的积极参与;转换德育机制,以有利于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园亚文化作为校园主流文化的补充,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多样性等特征。不良亚文化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引导和培育积极健康的亚文化,努力改造不良亚文化。  相似文献   
8.
和谐高校建设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疏导功能、激励功能和熏陶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和谐高校建设建立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培育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奋发向上的创新活力,营造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9.
谈心,不仅靠有声语言来表达.而且需要整个人全身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谈心者会在有意无意中把自己的意念或情感用体态表现出来,特别是通过眼神、手势、脸部表情等身体姿态。我们把它称之为伴随语言的体态要素手段,即“体态语”或“动作语言”、“态势语言”等。从谈心过程来研究,体态语虽可起无声语言的作用.但它毕竟不具备语言的基本要素,不能等同代替语言,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德育主体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高校德育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模式。高校德育实施主体教学模式是大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还是应对网络挑战的需要。必须加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调控,实行负反馈调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调控和人文环境调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