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重分析了非主谓句、复合谓语句、顶真句、互文句、兼语句等几类特殊句式在近体诗中的运用规律和修辞作用,由此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修辞理据。  相似文献   
2.
段曹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3):63-65,83
句法变奏指意义节奏与韵律节奏不一致,唐代近体诗的句法变奏,有音段变奏和拍节变奏两种情形。句法变奏是句法修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多方面的修辞意义:使表意更便利,赋予句法结构更多的变化,使近体诗各联,特别是对仗联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互为表里,同中有异,从而增强诗歌语言的弹性和张力。  相似文献   
3.
言语表达选取或置换宏观语境的特定因素、根据已经存在于现实或头脑中的上下(含前言后语)的一方创设另一方、为言语作品内部的言语行为配置全部或部分宏观语境因素,这三种活动可以统称为言语表达对语境的建构。言语表达对语境的建构作为一种主体参与行为普遍地存在于说写活动中,反映了交际行为的客观需要。言语表达理应重视对语境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唐诗对语义配置修辞方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涉及几类主要语义配置修辞方法在唐诗中的实际分布及使用情况。分析认为,除上下义配置修辞之外的各类语义配置修辞方法都广泛用于唐诗,其中对偶联句间尤多见;各类方法着眼点不一,总体上既具突出的互补、强调、对照、附加等表意功能,又有变化、衔接等谋篇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句史》是汉语集句修辞史研究的开山力作,将集句修辞手法史和集句文体修辞史结合起来书写,填补了一项空白,具有史论结合、系统科学、论析透彻等突出特色,对于集句修辞史研究和集句修辞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种构想:关于重建修辞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修辞方法体系主要有三大类:以"两大分野"为纲的体系、以语言三要素为纲的体系和以语言运用单住(用词、造句、谋篇)为纲的体系。从现代修辞学的角度衡量,由于主观认识的局限和客观存在的困难,这些体系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在对现有修辞方法体系发表评述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新的修辞方法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唐诗在音乐美的创造中所采取的句法修辞策略。分别考察了唐代近体诗、古体诗的局部音乐美建构、整体音乐美建构与句法修辞手段运用的密切关系。唐诗句法修辞在服务于诗歌的音乐功能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通过语音修辞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语义修辞是利用言语单位语义特点及相互关系构成的一类修辞方法,实际存在五个小的类别,即同义选择修辞、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和上下义配置修辞.语义修辞对语义单位的选择和配置依据的是语义本身特点和语义之间的关系,产生修辞效能所凭依的也是这些语义特点和关系.语义修辞与辞格是不同视角的分类,关系交错.  相似文献   
9.
语用主体 (表达者和接受者 )预防、协调语境和语用活动之间的矛盾的途径 ,并不限于对语用活动实施控制 ,语用主体对语境的建构、控制同样也非常重要。本文着重探讨语用主体控制语境的含义、必要性和可能性、途径和手段以及语境控制与语用活动控制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修辞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成为关注热点,研讨渐趋深入。主要进展可归结为:一、问题探查,尤其是对学科自身根源的揭示成效明显;二、对策和路径明确。阶段性的回顾总结,不但表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危机、希望和任重道远,而且昭示学科可能的前行方向与着力重心。主动融入学科大生态,拓展话语空间,吸纳外部智慧,深化学术研究,重振学科形象,被证明是学科建设和发展多元化道路中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