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狗捆绑在实验室里,反复电击。起初,狗受到电击后奋力反抗,但由于捆绑结实,狗无论怎样努力都徒劳。最后,狗不做任何反抗了。这一实验证明:当动物处于经过努力仍无法避开有害的情境时,它所获得的经验会使其消极地接受命运,而不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赛利格曼称这一现象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之后,赛利格曼又做了这样的实验,他将被试者带入一问噪音很大的房间,然后告诉被试者如果想降低噪音,可以去调节一个按钮,其实这一按钮是无效的。当噪音引起被试者烦躁时,被试者就试图操作按钮降低噪音,可发现根本不起作用,之后就不再尝试了。当赛利格曼把他们带到另一间情形相同的房间时,他们根本不去操作按钮来减少噪音。可见,“习得性无助”现象也会在人身上发生。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高新科技和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视觉信息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媒体都以其独有的特征强烈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视觉文化。本文立足于媒体的发展分析了视觉文化的由来以及视觉文化的形成原因,并对其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师生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核心,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本文从改进以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入手,对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互动行为进行对比剖析,有助于教师改善课堂结构,调整教学倾向,促进师生互动,为建立高效课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知识可视化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对视觉信息的挖掘、利用和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可视化的教学软件,从情景识字、看图说话、想象阅读和写作训练四个方面对常规教学设计进行创新,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得出结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知识可视化策略,能够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挖掘写作的潜在价值,同时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