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多个权威的国际电子期刊数据库搜索到102篇有关智慧学习环境的论文,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十年来智慧学习环境国际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探讨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智慧学习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主题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智能学习环境的结构功能、适应性学习支持的策略及算法、智慧学习环境的教学策略和案例等是最受关注的研究主题;伴随着新技术的教育应用,未来教室环境、新技术支持下的创新教学,以及师生对学习环境的体验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智慧学习环境在教学性能、学习绩效提升、用户态度和学习体验等获得趋于正面的研究结论。研究还发现,自2008年始,伴随着便携式移动手持设备的普及,可穿戴电脑技术及传感技术等创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智慧学习环境中有关学习活动类型的研究趋干多样化和创新性,学习空间的研究趋于开放性和虚拟性,学习交互类型研究趋于多通道化和多层次性,学习体验研究趋于直观化和丰富性,学习支持研究趋于个性化和自适应性。这些变化受到智慧学习环境技术丰富特性的驱动。在新技术支持下,全新的学习空间设计、创新的教学形态、真实的学习体验、智慧化的学习支持等将成为未来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3.
4.
文章选取"学堂在线"平台上参与"STEM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慕课学习的1068名学习者进行研究,以视频观看比例、平时作业得分率、期末考试得分率、课程得分率四个变量来表征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并运用凝聚层次聚类分析、K-Means聚类算法、相关性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来处理获取的课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慕课的学习者群体可分成积极学习者、一般学习者、单纯注册者三类;四个变量在3个学习者群体之间均存在差异,其中平时作业得分率、期末考试得分率、课程得分率对积极学习者有显著影响,视频观看比例对单纯注册者有显著影响;视频观看比例是影响慕课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STEM教学已经成为跨学科教育的主流,然而目前我国针对学生STEM课堂情绪的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为主,质性研究较少。问卷调查作为一种课后的检测手段,降低了对学生直观情绪变化探究的真实性。而且情绪虽然通过个人表达,但它作用于日常社会交互并被社会交互所影响。描述微观社会环境中社会互动结果的情感能量(Emotional Energy),可以反映个体或集体在进行成功的社会交互后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人们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情绪与认知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情感能量模型,采用民族志观察法,对某乐高课堂中的学生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后发现:(1)在STEM课程中情感能量有戏剧性和非戏剧性的波动,这种情绪能量体验会随着课程的深入而发生变化;(2)学生的情感能量与其课堂表现紧密相关;(3)高强度的小组情感能量更有助于科学知识的理解;(4)将情感注入STEM学习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STEM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课堂情绪的调节,采取一定的教学支持或干预措施激励学生探究和小组合作,提升STEM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已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教师作为电子书包的第一使用者,了解其对电子书包的态度对电子书包未来设计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了解教师对AiSchool电子书包的满意度和需求,以期对未来电子书包的设计和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从WEB1.0发展到WEB2.0时代,借助互联网运行的虚拟学习社区也深受网络时代进化的影响,衍生出新的运营特点和形式。本文选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虚拟学习社区,从知识维度、社会维度和技术维度三个维度对虚拟学习社区的运营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虚拟学习社区运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上海某师范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Kolb学习风格量表和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量表来收集数据,调查研究大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类型对在线学习的适应性,从而发现在线学习适应性良好学习者的共同特性。结果表明,个案学校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较差,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主要影响了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而且,不同学习风格类型学习者在线学习适应性有着显著差异,其中发散型学习者最适应在线学习,而这样的差别主要存在于学习者反思观察、具体经验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研究者根据研究结果,对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学习者和教师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下,全球各个国家均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政策规划。政策规划的重要旨趣在于作为“风向标”引导投资、研究与实践的方向,使之更加聚焦和深入,并为研究与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美国于2016年首次发布并于2019年更新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表明美国政府对人工智能在全球未来竞争中战略作用的研判。中国紧跟国际步伐,于2017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提出“三步走”战略,后在研究和实践层面陆续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版)》和《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这两份白皮书与美国的两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在人工智能研发基础、研发领域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具有可比性,并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反思中美人工智能战略规划的差异,可以为我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提供镜鉴。鉴于当前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对人才和核心技术规划和部署的重视,以及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和实践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未来我国应从人工智能伦理体系、伦理准则和伦理风险等方面完善人工智能伦理、法律和道德建设,持续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且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0.
“跨越式”试验全名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该试验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团队从2000年扎根于实践探索,至今已经十余年,从最初的单个城市学校、单个农村学校,到大规模城市地区,再到大规模农村试验区,进一步推广到全国二十几个试验区的延伸,“跨越式”试验由点到面,从小到大,能够实现其规模化发展,在全国课改、教改进程中已有巨大的影响力。该试验的独特优势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