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庆祝学校建校55周年,结合5月图书馆宣传周,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重建中国文论话语,重写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文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葛兆光先生关于思想史写法的讨论,可为重写文学批评史提供启示。罗宗强先生关于"中国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亦可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和重写文学批评史提供借鉴。重写文学批评史和重建中国文学理论,应重视新材料之采集和研究,作者以为:今日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其可作为研究之新材料,并足以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的,是学者不曾重视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资料和边省地方文献中的文论材料。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更值得重视的是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作品中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魏晋六朝诗学之发展可分为二派:一是以曹植—陆机—颜延之为轴心的以"错彩镂金"为特色的保守派,二是以王粲—潘岳—谢灵运为轴心的以"清水芙蓉"为特色的创新派.大体上讲,曹植、陆机和颜延之一派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创作上,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以气骨取胜,以古朴浑厚为美,有繁芜、渊深、雅致的特点,较多地保存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错彩镂金"之美,属于守旧的一派.王粲、潘岳和谢灵运一派,虽未以玄学名家,但皆是玄学风气中人,受玄学影响较深,故在文学创作上,崇尚自然清越、便娟婉约,以浅净、清秀为美,基本上摆脱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清水芙蓉"的文学风格,属于创新的一派.  相似文献   
4.
扬雄其人其学,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尚智".扬雄之"尚智",超越了政治、道德和仁义,是从纯粹的知识主义立场出发的.扬雄"尚智"之实践活动,不仅体现在他以明哲保身为核心的人生行为方式上,更主要体现在他对纯粹知识和学术的追求上.扬雄之"尚智",对桓谭之反谶纬、王充之"疾虚妄"、徐干之"贵智尚艺"、刘劭之尚聪明有直接的启发,对六朝社会理性精神之高扬,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民间故事中,"两兄弟型"和"蛇郎型"故事,反映兄弟、姐妹间的关系,着重突出兄弟、姐妹间充满血腥味的妒忌、争斗、迫害和残杀,较少反映手足之情和骨肉之亲.传统道德家和现当代学者,多从财产的分配不均和妻妇的挑拨离间两方面解释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冲突.作者认为,兄弟间的矛盾和姐妹间的冲突一样,皆是童年时代因父母爱心之转移这个无法避免的原因而导致的敌对情绪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中国,地域观念、乡土意识和家族观念相辅相成,联动共生。在蜀中地域文化浸润下成长起来的扬雄,其人、其文、其思想、其学术皆有浓厚的蜀中地域文化色彩。其编著之《方言》,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意识;其撰写的《蜀王本纪》及其他以蜀中地域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积极推扬蜀中先贤,体现了强烈的乡土观念;其归葬夭子,撰写《自叙》和《家谍》,体现了明显的家族意识。中国人的地域观念、乡土意识和家族观念产生于秦汉,自觉于汉魏之际,成熟于六朝,其显著标志就是地记、郡书和谱牒的大量创作,而扬雄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蜀都赋》和《蜀王本纪》为六朝地记、郡书所本,而《扬雄家谍》为六朝谱牒著作所本。  相似文献   
7.
汪文学 《寻根》2008,(4):41-49
由于传统婚姻观念之影响和封建礼法制度的制约,古代中国人的爱情生活是畸形的,爱情活动从婚姻家庭被挤向秦楼楚馆。但是,作为极富诗性精神的古代中国人,尤其是古代中国文人,其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是至为深邃且极富诗意的,流传至今难以数计的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词文赋和戏曲小说,就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个性化的爱情感悟和独特的爱情理想。  相似文献   
8.
汪文学 《寻根》2005,(5):28-35
中国古人理想的夫妇之道,是相敬如宾,情如兄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家又特别强调夫妇间的等级秩序,讲夫为妻纲,妇敬顺夫,而于夫敬妇一面,则语焉不详,或略而不论。理论上的特别提倡和反复申说,正是缘于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或者说,理论上的反复强调,往往是基于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某种与理想状态相违背的事实,这种事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男人“惧内”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将从重新检讨男尊女卑观念入手,对男子“惧内”之事实、根源及其后果,作深入的述论,以明夫妇关系中被人们忽略的另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研究汉晋学风之变迁,人物品鉴是最好的切入点,《人物志》是最佳的文本依据。《人物志·材理》提出的“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是刘劭在学术方法上的创新。“平淡”是道理家的质性特点,“玄微”是其学术方法,“自然”是其学术方向。只有“平淡”之人,才能具备“玄微”之“思心”;也只有“思心玄微”者,才能通于“自然”之道。这种方法,不仅是刘劭自己的人材学研究方法,而且还被魏晋学者普遍接受,成为他们研究学术思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中国以男女情爱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往往处于主动地位,是诱惑者;男性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是被诱惑者。这种现象,是长期以来被遮敝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可能是创作者编织的"白日梦",但亦有其心理依据和现实依据。女性的诱惑是诗性的诱惑,是审美的诱惑,往往集诱惑与拒色为一体,是在拒色中诱惑,在诱惑中拒色。"意密体疏"是其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