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这一节课,我要和孩子们一起重点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车夫”。“救车夫”这一故事篇幅长,含义深刻的句子多,文中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而描写环境的句子和描写车夫的句子同样值得孩子们好好品味。于是,在上课前,我决定以“无招胜有招”,让孩子们自己确定研读的句子进行感悟。但为了保证阅读泛而不散,我又在小黑板上抄好了三个句子,以便课堂上重点读悟。三个句子中两句是正面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另一句则是侧面描写车夫接受“爸爸”询问时的一番言行。课一开始,我便对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救车夫…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年来,我养成了课后记教学随笔的习惯。有时,捧起自己的教案本,细心品读一则则附在教案后面生动活泼的随笔,往往乐在其中。现采撷不同形式的五种随笔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3.
[课例] "我读了信中关于写莫斯科的一段话,觉得莫斯科这个城市不属于凡卡!"在读悟凡卡写给爷爷的信的内容时,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这样说。多么深邃的见解呀!在上课前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点。"啊?--"可大部分同  相似文献   
4.
口哨风波     
沈志媚 《师道》2006,(1):41-41
我手捧教本,像平常那样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向教室。刚到教室门口,一声清脆的口哨声使我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竟然有学生用这样的方式迎接自己的语文老师。我的气不打一处来,非把那个可恶的人揪出来不可。我紧绷着脸,大声说:“敢做要敢当,谁吹的,自己站起来。”气氛紧张极了,教室里鸦雀无声,但对于是否有人会站起来,我一点把握都没有。果然,1秒、2秒……人没抓到,我的尊严却在一点点地丧失。一计不成,再用一计。我对那个嫌疑最大的A同学说:“请你去一趟办公室。”在离开教室之前,我又对坐在那里发呆的学生们说:“自学吧,你们不就希望自学吗?”来…  相似文献   
5.
沈志媚 《师道》2007,(7):96-96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年来,我养成了课后记教学随笔的习惯。有时,捧起自己的教案本,细心品读一则则附在教案后面生动活泼的随笔,往往乐在其中。现采撷不同形式的五种随笔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6.
7.
沈志媚 《师道》2006,(3):31-32
手捧书本走向教室,脑中却一直想着:昨天检查学生作业时,连续查到几位同学都没完成作业,一位学生竟递上了一本数学草稿本,气得我随手将本子扔在地上……想着这些镜头走进教室,我觉得:我很尴尬!怎样打破这份尴尬?怎样重拾我和学生已经建立起来的默契?怎样让班内作业拖拉的坏风气得到及时制止?师生问好后,我决定把今天的新课——《口语交际》暂时放一放。思索片刻,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回忆昨天的语文课……转过身,我清了清喉咙,说:“今天,这一节语文课一起来回忆、聊一聊昨天的语文课。”说完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昨天的语文课上最难忘…  相似文献   
8.
背景介绍:《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写的是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全诗不长“: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诗句虽然简单,但要一年级小朋友真正读懂全诗,尤其是了解“顺水流“”树木密“”鱼米乡“”画中游”等词句的意思,有一定的难度。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执教老师觉得:除落实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一目标外,更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相似文献   
9.
暂时寄存     
沈志媚 《师道》2005,(11):33-33
《背篼》(浙教版第九册)是篇短小而优美的散。它以山区为背景,选取了一个农家孩子黄昏时打柴归来的形象,按“归来”的顺序,描绘出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而章最后又以“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一句话作结尾,既总结全,点出题意,又表达了作的赞美之情。执教这一课前,我反复读着结尾,越读越有意味。于是,便有了避“难”就“简”,从“背篼”入手的教学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理念与思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此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据“研究性阅读”理论,根据课文的时代背景——抗美援朝,引导学生以“走近‘抗美援朝’那一个光辉的时刻”为研读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课前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了解战争概况中丰富了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