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沈文田 《语文知识》2005,(10):31-31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中有这样一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元.即今之倮然在墓也、”对句中的“僳然”一词.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释为“聚集的样子”,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释为“相并相集貌”,阴法鲁主编的《古观止译注》释为“堆积的样子”?结合全来看,笔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够贴切.  相似文献   
2.
陶老师其人     
常言道:“魅力源于个性。”印象中最有个性的老师非陶老师莫属。陶老师是我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其时,大概四十几岁,总爱穿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走起路来四平八稳,活脱脱一位儒雅长者。陶老师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别具一格,那精彩的开场白,我至今记忆犹新:教师之“教”,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所以教师发号施令,学生俯首贴耳。此种教师,本人所不欲也。而导师则不同,“导”者,引路也,教师的职责在于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至于如何到达目的地,那是你们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司“教”之职,导师负“导”之责,我愿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师教法课“讲风太盛”的弊端,本文结合语教课教学实际,从端正教学思想入手,探索两个“引进”,把“自学模式”引进课堂教学,把以电教手段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引进课堂教学,使课堂讲授、自学辅导和多种教学媒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逐步形成利、语教”课堂教学中的三种新课型,变讲授式为教练式,变教给学生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把利、语教”三种新课型作一简单介绍.一、自学练习型如在教学第二章汉语拼音教学的步骤和方法这节内容时,课堂教学过程是这…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对《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畜”的注释为:“畜养,音xu。”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这句话译为:“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吃肉食了。”而高教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却把这句话译为:“对鸡猪狗等家畜,不要在它繁殖  相似文献   
5.
TCP协议有其固定的缓冲区机制,只要数据缓冲区足够大就不会丢失数据,但会出现格式不一致的现象;UDP协议没有缓冲区机制,因而会出现数据和数据包的丢失,我们可以设置足够大的缓冲区来防止数据的丢失,设置重传机制来防止数据包的丢失.  相似文献   
6.
流行歌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活跃于中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然而,并非所有的校园流行歌谣都有积极意义,其中不乏消沉低迷的“灰色歌谣”。研究中学校园里流行的“灰色歌谣”,透视中学生失落的精神家园,对全面了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灰色歌谣”折射出少数中学生不健康的心态,反映部分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迷茫,揭示中学思想教育的疲软。我们要更加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优秀流行歌谣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建学生的绿色“精神家园”,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人,著述之余,往往有一雅趣,即为自己的书房、寓所起一个或数个室名,自得其乐。书斋的命名,大都比较讲究,或以明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屈原在《离骚》中写道:"皇揽揆于  相似文献   
8.
许多民间艺人虽然没有经过专门的音乐训练,根本不识简谱,但却熟练地以乐器演奏歌曲。一首新歌,有的人仅听一两遍就可以学会。这都是因为这些人有很强的乐感所致。球类运动员的控球能力,我们称球感;评酒专家的辨酒能力,我们称作口感。其他能力还有手感、嗅感、触感,这些能力的取得,都是长期培养训练的结果。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迅速地感悟和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直接反映。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尤其喜欢吟诗作联,其续联之妙,出神入化。关于郑板桥续联的传闻逸事颇多,且妙处横生,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
“王夫子”是我在乡镇中学教语文时的同事。因他年岁大 ,教龄长 ,常戴副眼镜 ,一开口妙语联珠 ,“不尽诗词滚滚来” ,于是大家便给他冠之以“王夫子”这一雅号。王夫子琴棋书画无师自通 ,还有文人两绝。一是诗绝。王夫子文笔极好 ,国家大事、日常琐事 ,都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走进他绚丽的诗行。王夫子写的诗多 ,发表的却微乎其微 ,好在他也不在乎 ,只为自得其乐。二是讲课绝。王夫子重视“诗教” ,他常说 :“不学诗 ,无以言。”听他上语文课 ,欢乐的是学生。一次上课 ,学生昏昏欲睡 ,他在黑板上写上“暖风熏得学生醉 ,直把教室作寝室”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