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张问陶《咏怀旧游》这组七律约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秋天,诗人已于此年四月中了进士。也许人在实现了较大的目标后往往会回思前事,张问陶在这组七律中回忆,吟咏了山东、湖广、天津等过去二十七年中生活、活动过的地方,追叙了在这些地方的甜酸苦辣的生活。这里所选的一首描述了他在陕西的游历。诗人为了考进士,于乾隆四十九年、五十三年、五十四年三度进京,都是取道川  相似文献   
2.
二百年来,袁枚一直是以诗和诗论传名的。由于官场运气和自己的爱好偏向等种种原因,他的名字未能荣进大臣传而列入《文苑传》了。但是,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短短六年的地方官生涯中,他在经济、吏治领域内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从这些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时代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思想先进的人物头脑中所引起的观念的变化。也可以发现袁枚之所以能在文学上能提出那么多新观点的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午睡普及率极高的国家。对于广大凡民百姓来说,午睡当然主要是一种生理需要,一种生活习惯。但这一习惯如此“发达”,在它的形成、“发达”史上是否有生理需要以外的原因呢?浏览中国的古代文史,特别是宋人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午睡对于古人,尤其是对于宋人来说,还真不止是一种生理需要。睡觉——这一连动物都有的基本生活内容里,居然也寓含着丰富的审美心理。此中奥秘,不通汉学的外国人一定是难以想象的。 翻开宋人的集子,写午睡的诗词十分常见,如果将时间范围放宽,扩展到昼寝,则此类文字更是比比皆是。过去的学童读《千家诗》,一翻开便可读到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想见他“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那种闲适态和懒散状;以厉行改革著称、被一些宋人视为刻薄多诈、因为整天心动而整天目动的王安石也有“午窗残梦鸟相呼”(《悟真院》)这样的诗;梦里尚呼“杀贼”,临死犹思恢复的陆游也常常写  相似文献   
4.
两宋三百年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既是第二期儒学的确立期,也是文人心态由外向转为内向的时期。价值取向上由外王转为内圣,治世理念上随着理学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潮而明显地倒向了道德心性救国论。与此相应并共同构成宋代文化整体的是宋人的审美心理:内敛好静、闲散平淡、优雅精致、慵懒病弱、平实质朴成了这一阶段最引人注目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主流型态。  相似文献   
5.
州以湖名听已凉,况兼城廓雨中望。人家门户多临水,儿女生涯总是桑。打桨正逢红叶好,寻春自笑白头狂。明霞碧浪从客问,五十年来得未尝?乾隆时代的诗坛“广大教化主”袁枚是一位在诗风与为人上都有自己的显著特色、又乐于显示自己的特色的有趣人物,即使如好色这样的在别人那里可能是“阴奉阳违”的性格特点,他也愿意自我表白。这首《雨过湖州》就是一首很能显示其诗风与为人的某些方面的作品。诗写于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袁枚时年五十,此年他颇多出游,足迹所至,计有苏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