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词组既是语法单位,又是语义单位,在语言各级单位中处于中心地位.词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离不开词组;词组是句法分析最直接最基本的单位.词组作为一级语言单位具有整体性的特点.目前有关词组的研究对这一点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这主要表现为缺乏宏观研究,对词组的研究还存在着盲区;还没有形成从整体上分析词组的统一认识和方法;现有的对词组的各种说法缺乏概括性和涵盖性.  相似文献   
2.
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语言就是分析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处于不同层面。语言意义应包括语法和语义。语法·语义是统一体,语法不包括语义,语义也不属于语法。语法和语义有共同点,也有相异点。语法分析或语义分析,既要看到它们的共同点,也要看到它们的相异点。语法分析不能撇开语义不管,语义分析也不能撇开语法不管。  相似文献   
3.
《史记》中的程度副词“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度副词“颇”始见于《史记》。关于它的语义,一直存在着两可的理解,认为既可表示程度深,也可表示程度浅。本文认为,一种语言形式,在产生之初就表示截然相反的两种语义,是不可能的。文章收集并分析了《史记》中全部“颇”的用法,并参考了魏晋时期的工具书和唐人对《史记》《汉书》和《昭明文选》的注释,明确提出,至少在唐代以前,“颇”只有表示程度浅一种语义。  相似文献   
4.
谦词、敬词、婉词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谦词、敬词和婉词属礼貌语言,即在礼貌方面规范人的语言行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代所积累的谦词、敬词、婉词极为丰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文是在收集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择要予以概括地论述。本文还具有文化学的价值。从众多的谦词、敬词和婉词中,还可以折射出汉民族的生死观和文化观  相似文献   
5.
古今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的标准化是学科门类深入研究的客观要求。古今字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汉代经学家提出来的,开始是泛指古今同词而异形的字,概念含混不清。古今字受到广泛的注意和研究是在清代。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今字的内涵和外延有逐渐明确的趋势。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古今字应该是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字。它既不同于通假字,异体字,也不完全等同于同源字。同一术语随著学科发展相应而发生变化,这是学科发展史中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论断古代汉语中是否存在某种语法现象,必须具有汉语史的基础知识,必须亲自动手调查汉语语言事实或参阅该语法现象定量定性分析的研究成果.语言事实是一个观点的立论基础,也是检验一个观点是否正确的唯一依据.离开语言事实的任何新观点都只能看作是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很多说明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性的实例研究,但令人奇怪的是,汉语和文化的相互依赖性却很少受到注意。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这篇文草提供汉语同音词和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将考察中国人是怎样选择他们所要象征的同音或叶韵的汉字,来表达他们东方习俗心愿的。同时,本文还将论述中国人是怎样禁忌说与不祥之词同音的词语的。 本文的素材主要是1970年夏本人在台湾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普通话的读法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其他方言词语则用国际音标记录,不标声调。  相似文献   
8.
宫室宫、室两词可以互训。《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璞认为,宫、室是“同实而两名”(见《尔雅·释宫》注)。古时候,“贵贱皆称宫室”(《尔雅·释宫》郝懿行义疏),帝王的住宅也可称室,平民的  相似文献   
9.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古今字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字是一个传统语言学的术语而不是一个词组,因此有一个术语的科学化、标准化的问题。随着语言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古今字已逐渐定义为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字。今字一般是适应词义的发展,以古字为基础,增加或改变偏旁而新造的字,以分担或取代古字中的一个意义。古今字是同源字的组成部分,数量十分有限。它和异体字,通用字、繁简字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