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美国英语的形成和提出,从与英国英语比较的角度探讨美国英语的守旧性、创新性和一致性来展现美国英语这一独特语言变体的概貌。  相似文献   
2.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称呼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规约中使用称呼语必须遵循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对称呼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这对培养人们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交际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谚语通过文化结构传递语义指代,是表达价值观的媒介,是语言文化的一个精华部分.文化定势是概括文化差异的一种主要方式.讨论不同文化价值取向在汉英谚语中的投射,并引用汉语和英语中的相关谚语加以佐证,能够加强对语言和文化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1.等效和语用等效翻译中的等效是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最早由雅各布森(R.Jakobson) 1951年在论文《论翻译中的语言学方面》中提出。他认为:含有差异的等值是语言中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语言学关心的基本问题。“含有差异的等值”揭示了语言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否可译以及怎样翻译诗歌 ,这是译界长期争论而未达共识的问题。文章坚持“诗歌是可译的”主张。在诗歌翻译中 ,我们应奉行“诗人译诗 ,以诗译诗” ;“形可变而神不可失”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钱钟书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探讨上颇有建树。他们对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虽有不同的取舍,但在以翻译为媒介的文化交流上看法却趋于一致;他们的这些论述对当今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研究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