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安溪铁观音"音韵"的感官品质及其化学特征,对3种不同做青风格的安溪铁观音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并对其主要品质成分进行常规测定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正做型"铁观音,其酯型儿茶素总量较高、游离氨基酸总量较低、酚氨比较高,其外形乌润紧结、香气幽长沉香、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高爽、叶底金黄肥软,"音韵"醇而幽长;"消青型"铁观音,其游离氨基酸总量较中等、酯型儿茶素总量中等、酚氨比中等,其外形翠绿圆结、香气浓郁鲜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甘甜、叶底绿黄软亮,"音韵"厚而鲜爽;"拖酸型"铁观音,其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酯型儿茶素总量较低、酚氨比较低,其外形乌绿润圆结、香气高锐鲜酸、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鲜酸甘爽、青绿微暗,"音韵"锐而鲜爽。因此,这3种不同做青风格的铁观音,其外形和内质都有较为典型的品质特征,可以适应茶叶市场上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在韩日两地传播的溯源与梳理研究,总结出其在韩日都表现出共同的“三大化”特征,即茶文化首先在传播过程产生了交融化,进而在异域进化中产生变异化,最终完成了在异域的差异化构建;而这三大化正是建盏在中日韩三地,所呈现不同美学观的内因。三地建盏美学观具体表现为两宋点茶的实用主义之美、朝鲜茶礼的师法中国之美、幕府斗茶的唐物符号之美。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茶叶制样的工作效率,减小试验误差,本文对比研究了炒青制样与蒸青制样对绿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蒸青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正交试验确立了蒸青制样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绿茶蒸青制样的生化品质含量比炒青制样略高;对各生化成分影响因素极显著的是蒸青时间,烘干温度只对茶多酚、氨基酸影响显著,烘干时间只对氨基酸、咖啡碱影响显著;对绿茶生化成分保持的最佳的蒸青工艺参数为:蒸青时间120s,烘干温度80℃,烘干时间4h。  相似文献   
4.
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研究了采摘标准和做青强度对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变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小开面最丰富,中开面次之、大开面最差;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有所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持续减少,做青强度越大减少幅度越大,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增减变化还与鲜叶原料有关。各处理之间成茶感观品质差异显著,所有处理除了小开面重做青茶样与CK品质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与CK差异显著。还提出了利用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进行乌龙茶加工的工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