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问:现在不少小学生上课坐不住板凳,不能注意听讲,乱动,乱闹,没有消停时候,我们和家长都怀疑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呢? 答:多动症又称“多动综合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病症,也称为“儿童多动综合症”。 过去有人把多动症当成是“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即所谓的MBD,因为多动症的病征与MBD有某些相似之处,如爱发脾气,行为冲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运动不协调或动作笨拙,某些知觉(视或听)  相似文献   
2.
3.
约拿情结是西方心理学研究中专用来指那些不幸的人所萌发的十分强烈的自卑心理。约拿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他在屡遭不幸之后就萌发了强烈的自卑感,开始自暴自弃。在西方“约拿”常转用来指那些不幸的人或十分自卑的人。情结通俗地讲是情感上的症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疙瘩。约拿情结就是指人心理深层的自卑感。被它所困扰的人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在成功者或权威面前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慌乱,感到自己笨手笨脚,自惭形秽……这种心理障碍往往使他们掩盖或回避自己的优秀智慧和天赋,最后沦为一个不幸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小学生被约拿情  相似文献   
4.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但是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具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论述还只是近百年的事。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可以说已日趋成熟。在过去的百年中,教育心理学在西方常常被看作是介于教育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一门学科,而教育心理学家也利用心理学的一些原理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一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心理学家在以下五个领域中有特殊的贡献:学习和认知、社会行为、人类的发展、个体差异和统计测量。早在1839年,“教育心理学”一词就在大学课堂上提出来了。在1895年左右教育心理学教授职务开始确立。到了本世纪初,很…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北方地区幼儿教育工作者交流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信息的需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大连市教育学院学前教师教育中心受“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托,于2007年10月在大连召开了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南北对话会议。各地选送的33个音乐活动进行了现场展示,从中可以看出一线老师们仍在致力于探索“幼儿园音乐教育走向民族化、本土化、游戏化、生活化”。本期我们选登其中的几则活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教育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高等师范教育中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教育课程是心理学、教育学和教材教法三门,失去了这三门课就失去了师范教育的特色。而在这三门课中,心理学又是学好后两门课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能力了解受教育者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做到因材施教。而这些问题只有心理学才能给予更好的解决。可见,心理学在师范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魅力的回归──谈兴趣在小学教学及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满晶,马欣川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及诸多的教育的失误已使原本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魅力大减。目前,这一问题已不再仅仅是个学校的问题了,它已经牵动了几亿人的心扉成了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小学社会实践,我们对...  相似文献   
8.
“大带小”活动对幼儿互助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满晶,马欣川由于环境的缺乏,以及在教育中过份注重智力的培养与开发而忽视品德教育和社会性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互助等行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这种状况在招收混合年龄班的个...  相似文献   
9.
自60年代中期终身教育论由参加1965年巴黎国际会议的波多野完治教授介绍进日本之后,日本便形成了一股终身教育热。进入70年代初,日本的教育政策即开始对终身教育作出反应。社会教育审议会(以下简称“社教审”)和中央教育审议会(以下简称“中教审”)于1971年相继提交的《关于适应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社会教育应有状态》和《关于今后综合扩充整顿学校教育的基本措施》两份咨询报  相似文献   
10.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临床心理的治疗和研究工作。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公开倡导“患者中心疗法”。60年代以来,他逐渐把自己的理论推广,移植到人类活动的其它领域中去。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他的理论独树一帜,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