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现在我们面临着急需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课题。有人认为现在知识成倍增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到毕业后就陈旧了,只有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教学的核心。他们认为苏联教育理论的主要缺点是重视“双基”,不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解放后,我们学习苏联的教育学,不重视智力的发展,所以没有出杰出人才。他们把目前有些学校搞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也归罪于重视知识,并认为重视“双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克服教育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必须深化和加快教育改革。为此,本刊邀请我省几位师大教授和教育实际工作者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3.
《灌输·渗透·内化》(《山东教育科研》1993年第1期)是一篇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的文章。经验可能是成功的,好的,但使用的某些概念值得商榷。有些概念不确切,甚至是错误的,这就容易引起对经验原意的误解,影响到经验正确、有效的传播。 文章对“灌输”作了这样的界定:“灌输”是“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正面教育,直接、准确、鲜明地阐述道理,使革命的理论、先进的政治意识和高尚的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中,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哪些发展契机?有哪些不良冲击?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地发展教育?教育怎样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所有这些,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经常碰到,又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再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关起门来教书,教育改革也绝对不能只在教育本身这个封闭系统中进行。走出校门,去了解商品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把教育改革置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之中,统筹考虑和进行,这是时代的要求。讨论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仅拘泥于议论诸如"把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拜金主义盛行,严重地冲击着学校的德育"、"把经济活动引入学校(校长应抓钱、破墙开店、发展校园经济)"等问题,未免失之简单、肤浅乃至庸俗。商品经济作为"基础",其对教育的影响大都不是直接的,其根本的影响是借助于上层建筑的"中介"实现的。因此,深化"商品经济与教育"的讨论,应当挖掘更深层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政治思想领域,弄清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某些上层建筑,使之在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诸方面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找到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关于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近几年《教育研究》杂志和有些省市都组织了专题讨论。我省尚未举行有关的学术会议。现特邀部分著名专家、教授和颇有建树的学者撰稿,办成此"笔谈会",以聊补阙如。期望该栏目能对读者深入研究此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