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拓宽研究视野、转变研究理念和强化史料利用是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重要路径和方法。拓宽研究视野,重点是要由地方视野转向国际视野,由阶级视野转向民族视野,由战争视野转向综合视野。转变研究理念,需要坚持学术标准,注重现实关怀,立足正义立场。强化史料利用,特别要在突出史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全面性上下功夫,通过比较鉴别,尽量接近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战化资源是重庆历史化名城最富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资源。长期以来,除极少数革命化资源外,这一宝贵财富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保护、开发工作严重滞后。重庆抗战化资源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专门的保护、开发规划和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抗战化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保护与开发的数量不多、范围过窄,类型单一,保护与开发的重点局限于革命遗址遗迹。保护重庆抗战化资源的对策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全面调查资源,确定保护分级,建立重庆抗战化保护区。开发重庆抗战化资源的对策是:坚持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开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鼎力帮助,一大批东部地区的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内迁北碚,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得以保存和延续,北碚也因此成为大后方科技文化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4.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庆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民国建立后,该学堂改名为川东师范学校。1932年,该校设立乡村师范专修科。次年,专修科迁至沙坪坝磁器口,并先后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随着文化重心的西移,大后方文化人群体形成.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开展了对大后方文化人的统战工作,促成了大后方文化人在民族意识觉醒的基础上走向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开始了积极追求政治进步的历程.同时它也是大后方文化人追求自身价值,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合乎逻辑的选择.文化人的觉醒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西南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实施政策,结合西南大学的条件和优势,阐述了在领导机构建设、培养方案制定、新生录取、实施计划执行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及设想,以期使师范生免费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结束了国家分裂、两党对立的局面,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动,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持久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奇耻大辱,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各派政治势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促进了人民民主革命力量的壮大,加快了中国的民主革命的进程。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一国之内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并存的合作形式,通过对等谈判处理两党关系的合作途径,"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基本经验,对新时期推进海峡两岸和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是大后方民营企业家开始民主觉醒的重要阶段。大后方民营企业家的民主觉醒,是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工作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理论和政策的重大胜利。同时也是大后方民营企业家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下的合乎逻辑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叩问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法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应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对西方治理文化的实践性反思,是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赶考”永远在路上,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党基于执政规律对自身所作出的严格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鲜明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科技文化重心迅速向西南、西北大后方转移,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全国性科技社团纷纷内迁,随着大后方科技事业的发展,一些新的科技社团又陆续建立起来。中国的科技社团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沉寂之后,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又在大后方逐步活跃起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社团为纽带,通过联合或独立地举办学术年会、出版科学杂志、开展科学讲座、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克服了各种艰难困苦,积极推进科学交流、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努力加强科技为抗战服务、为大后方建设服务,对推进大后方的经济开发、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